美洲斑潜蝇垂直分布决定因素分析及芦苇格姬小蜂的寄生行为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调查了美洲斑潜蝇在矮生菜豆上的种群垂直分布,利用嗅觉测定仪测定了植株不同部位叶片对美洲斑潜蝇的吸引程度的差异性,测量了矮生菜豆上、下部分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差异性,测定了矮生菜豆上、下部分叶片叶绿素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差异性,并通过不同品种菜豆与美洲斑潜蝇的取食选择关系的试验分析它们与美洲斑潜蝇取食选择的关系。 初步研究了美洲斑潜蝇寄生蜂——芦苇格姬小蜂的寄生行为。 结果表明: 1.美洲斑潜蝇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主要呈聚集分布,成虫和幼虫集中在矮生菜豆的下部取食产卵。 2.美洲斑潜蝇对矮生菜豆上、下部叶片的次生物质的趋性没有显著差异。 3.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有显著的差异性,下部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都显著小于上部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 4.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的差异性,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多于上部叶片的叶绿素的含量。 5.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总糖含量有显著的差异性,上部叶片的总糖含量明显多于下部叶片总糖的含量。 6.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的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7.品种间试验表明叶片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影响最大,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值越大,美洲斑潜蝇越不趋向于取食。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在叶片的颜色上,寄主植物的叶片越浓绿,对美洲斑潜蝇的吸引越大,这个因素影响较大。总糖含量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有一定的影响,寄主植物叶片的总糖含量高时,它不十分愿意取食,但这个因素影响不是很大。寄主植物的叶片蛋白质含量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选择有较大影响,其含量越高,美洲斑潜蝇越趋向于取食。 8.芦苇格姬小蜂为美洲斑潜蝇的幼虫寄生蜂,比较喜欢在美洲斑潜蝇的三龄幼虫上寄生。
其他文献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leaf blight,BLB)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水稻细菌病害,其病原菌为水稻黄单胞菌致病变种,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传统防治药剂噻枯唑的药效并不理想,亟待开发新型药剂。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可通过断裂与接合DNA单链或双链,使DNA在多种拓扑构型之间转变。以细菌拓扑异构酶为靶标的抑制
期刊
目的:主要分析在腰腿痛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方案后对病人恢复的意义与价值.方法:本次探讨的对象均为于我院进行医治且患有腰腿痛的病患,抽取的起止时间与
1 统一原种的概念和标准关于原种的概念问题,我国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人们对“原种”一词的理解,也不尽一致。多数人从遗传学的角度认为,原种即是保持原品种一定的基因型和
甲磺酰菌唑是由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自主研制的1,3,4-噁二唑类新颖杀菌剂,主要防治对象为番茄青科病,烟草青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目前,许多文献报道了其它类的杀菌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化脓性阑尾炎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相关指标均
玉米自交系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玉米杂交制种的质量和大田玉米生产的产量。为提高玉米自交系纯度,我站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五统一”(统一划隔离区、统一播种规格、
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EC 1.13.11.12,简称LOX)是脂氧合酶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的防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为了研究水稻脂氧合酶在水稻抗稻瘟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目的:探讨替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
目的:分析硫酸镁配伍丹参对妊娠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硫酸镁联合丹参治疗患者为治疗组,对82例硫酸镁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