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手扶式旋耕机在土壤耕整地作业管理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其存在作业功耗高、机具振动强与刀片磨损快等突出问题,旋耕刀体受到土壤对其水平、垂直和侧向上的工作阻力是引起以上问题的直接原因。因此,研究旋耕刀所受三向工作阻力变化规律,优化旋耕作业参数,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刀片的耐磨特性是旋耕刀减阻延寿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试验测定了广东果园土壤的物理参数和力学参数,明确了旋耕刀-土壤相互作用的工作环境特征;然后
【基金项目】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1);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17LM2153); 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项目(2016LM2153);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20501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扶式旋耕机在土壤耕整地作业管理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其存在作业功耗高、机具振动强与刀片磨损快等突出问题,旋耕刀体受到土壤对其水平、垂直和侧向上的工作阻力是引起以上问题的直接原因。因此,研究旋耕刀所受三向工作阻力变化规律,优化旋耕作业参数,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刀片的耐磨特性是旋耕刀减阻延寿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试验测定了广东果园土壤的物理参数和力学参数,明确了旋耕刀-土壤相互作用的工作环境特征;然后以C型旋耕弯刀为对象,研究了旋耕刀的结构特征,理论分析了旋耕刀的运动轨迹和切土力学模型,确定了影响旋耕工作阻力的试验因素;接着在自制土槽试验台上利用相位角表征旋耕刀与土壤间的接触状态,试验分析了单把旋耕刀在切土周期内所受三向阻力的变化规律,探讨作业参数对三向阻力的影响关系,以3个方向工作阻力值最小化为目标,优化了旋耕作业参数;针对前述固定式单刀土槽试验不能直接测量旋转式刀片实时三向阻力的缺陷,构建了基于离散元法的旋耕刀-土壤相互作用仿真模型,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精确分析了旋耕刀三向阻力值的变化规律;最后为提高旋耕刀耐磨性,通过试验找出了旋耕刀的易磨损位置,提出了一种表面堆焊耐磨处理方案。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试验测定了广东果园内土壤的含水率、紧实度、颗粒度和密度等物理参数,通过直剪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定出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为后续土壤环境调配及仿真模型参数设置提供数据基础。理论分析了旋耕弯刀的运动轨迹和切土力学模型,得出切土量与旋耕刀结构尺寸、运动参数和耕深有关,土壤剪切失效阻力和抛土阻力主要与土壤物理和力学特性、刀具结构有关,为后续试验因素确定及仿真模型运动分析提供参考。(2)提出利用相位角表征旋耕刀与土壤之间的接触状态,土槽试验揭示了旋耕刀在单个切土周期内的三向阻力变化规律。正交试验表明,对单位幅宽前进阻力影响顺序为:耕深、幅宽、相位角、弯折角、前进速度,耕深和幅宽影响具有显著性,最优组合为A2B3C1D1E1;对单位幅宽垂直阻力影响顺序为:弯折角、耕深、相位角、幅宽、前进速度,前4个因素影响具有显著性,最优组合为A1B3C1D3E1;对单位幅宽侧向阻力影响顺序为:相位角、耕深、弯折角、幅宽、前进速度,最优组合为A1B3C1D1E2;为降低能耗,减少刀具表面磨损,保证机具工作稳定性,最优工作组合模式为,弯折角取120°,刀具幅宽取80 mm,耕深取80 mm,前进速度取0.5 m/s。(3)采用离散元法建立了适应南方土质环境的旋耕刀-土壤相互作用仿真模型,扭矩对比试验表明,仿真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旋耕功耗变化规律。单刀受力仿真分析表明,水平阻力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同,侧向阻力方向为由刀具弯折区内侧面指向刀体,垂直阻力方向为先垂直土面向上之后转为垂直土面向下;水平阻力和侧向阻力在最大耕深处出现最大值,而垂直阻力大约在入土后转动30°时出现最大值。作业参数对三向阻力影响仿真试验表明,水平阻力最大值大于侧向和垂直方向阻力最大值,水平阻力是功率消耗的主要因素;随着转速的增加,三个方向阻力最大值均增大,当大于250r/min时,增速加快;侧向阻力和垂直阻力随前进速度增加而平稳增大,水平阻力却出现下滑趋势;耕深对三向阻力的影响比较显著,增加耕深会同时快速增大三个方向工作阻力值,急剧加大作业功耗。(4)通过磨损试验分析了旋耕刀的质量和尺寸损失规律,得出刀体主要磨损位置是侧切区刃口、弯折区刃口和弯折区背面,磨损从刀刃部位开始,逐渐向刀身部位延伸。采用堆焊技术在旋耕刀主要磨损位置焊接表面强化涂层,试验表明,熔合区堆焊涂层与65Mn基体材料结合性能优劣顺序为:Cr Mo堆焊层>WC堆焊层>BC堆焊层>高Cr堆焊层,各堆焊涂层表面硬度排序为:WC堆焊层>BC堆焊层>高Cr堆焊层>Cr Mo堆焊层>未堆焊刀身。耐磨试验表明,试验刀片的耐磨性能排序为:WC涂层刀>BC涂层刀>高Cr涂层刀>Cr Mo涂层刀>未堆焊旋耕刀。田间试验表明,采用堆焊技术在旋耕刀刃口形成连续堆焊层、在刀身正面和背面形成点焊层有利于提高旋耕刀的耐磨性。
其他文献
热应激影响鸡的免疫力,导致组织损伤,从而降低生产性能,给畜禽行业带严重的经济损失。热应激常引起HSP70蛋白高表达。哺乳类动物HSP70在胞外促进NK细胞和DC细胞递呈抗原到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但在胞内则是对巨噬细胞先天免疫反应通路中TRAF6、IKK、JNK和NFκB起抑制作用,进而抑制炎症信号级联反应。因家禽的免疫机制与哺乳类动物的免疫系统存在着重大差别,关于家禽热应激蛋白如何影响先天免疫反应
体细胞克隆又称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是家畜优良种质高效扩繁和育种新材料创制的重要手段,在家畜遗传改良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猪育种中,利用SCNT技术可以将优秀种公猪个体进行复制扩繁,生产出与供体同样优秀的克隆个体。除此之外,SCNT与转基因或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可以创制具有优势性状的猪育种新材料。然而,目前猪SCNT效率依然低下,主
粘细菌(Myxobacteria)是一类杆状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系统分类上隶属于Delta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粘球菌目(Myxococcales)。粘细菌具有复杂的多细胞行为,如滑行运动,形成子实体和粘孢子,捕食其他细菌和真菌等,为研究低等生物多细胞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粘细菌是继放线菌和芽孢杆菌之外第三大能够产生结构独特和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产生菌,是新药研发的重要资源
T-2毒素是由镰刀菌(Fusarium)产生的一种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ype A Trichothecenes),其性质稳定,分布广泛且毒性极强,严重威胁全世界畜禽动物及人类健康。T-2毒素能够抑制真核生物细胞中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引起DNA损伤和细胞凋亡。此外,长时间低剂量摄入T-2毒素能够诱发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甚至造成动物死亡。根据前期转录组学数据和研究结果表明T-
番茄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该病害严重限制全球的番茄生产。多项研究证明,硅(silicon,Si)能增强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但硅介导番茄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机理尚不明确。同时,传统的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地上茎部的生理生化响应,对地下部研究较少。本研究选用易感青枯病的番茄材料HYT为试验材料。研究了
天然反义链转录本(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NAT)是在自然状态下,从与编码或非编码蛋白质基因相反的DNA链转录而来,是一类大小约200至几千个核苷酸(nucleotide,nt)的RNA分子,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在动物体内,有些NAT可以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靶基因的表达;有些则与靶m RNA的部分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RNA(double-s
苔藓植物虽然体积微小,但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环境变化具高度敏感性,能反映森林群落生境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苔藓植物的生境关联与指示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维持和苔藓植物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探讨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指示作用具有重要研究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广东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区内设置6hm2固定样地用于苔藓植物调查,同时调
我国是水果种植与生产的大国,水果采摘是水果生产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采摘机器人实现水果的自动化采摘对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水果采摘多在果园中进行,具有障碍物多、结构复杂的的特点。因此,要顺利的完成采摘工作任务,不仅需要对采摘目标准确定位,还需要对采摘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合理规划。为了不损伤果树与果实,需要进行路径规划,使机器人避开障碍,准确到达目标点;为了提高采摘效率和
水田耕整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水田的精准耕整有利于提高水肥利用率和灌水均匀度,减少杂草和病虫害,减轻环境污染。水田激光平地技术能很好地实现精准平地,但精准平地前的打浆作业目前仍依靠人工手动操作旋耕机或打浆机实现,易出现作业深度不稳定,甚至出现作业过深导致拖拉机过载熄火,不仅影响作业质量、破坏水田原有硬底层,还会影响拖拉机和机具的使用寿命。此外,水田打浆和水田平整通常是分开进行的,打浆后沉淀一定时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在全球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仍存在喷洒系统安装不合理,喷洒质量参差不齐且缺少整体评价指标等问题,为此本文以沉积率、喷雾均匀性、雾滴穿透性以及雾滴飘移率作为植保无人机喷雾质量评价的四个指标,并设计试验对植保无人机喷洒质量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试验同时针对植保无人机与传统喷洒设备最大的差异-喷液量对雾滴沉积及田间药效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喷洒系统是决定喷雾质量的关键。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