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uping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始终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物之间的这一生态过程可以用严格而简明的数学模型加以阐述。草地放牧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大体上可以分为初级生产亚系统、次级生产亚系统和管理亚系统。动物与植物界面上的采食行为是两个亚系统连接的纽带,是草地放牧系统的核心环节。放牧家畜的采食行为不仅影响草地植物的再生,而且对家畜的生产性能也起决定性作用。草地畜牧业生产既要输出更多可用畜产品,又要维持草地的自我更新能力而不危及永续利用,这中间存在生产和利用的协调、匹配问题。目前草地放牧系统的利用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性,系统破坏严重,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策略,确定适当的放牧率,使得系统输出最多而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制定草地放牧系统管理策略的核心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草地放牧系统定量的分析,利用数学方法建立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提出较科学的放牧策略,为草地放牧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建议。首先,通过对影响草地放牧系统的各个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影响植物生长速率的几个方面:植物的生长速率、家畜采食作用造成的植物生物量的减少,以及采食作用下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其次,根据实验结果建立1)松嫩平原草地放牧系统的地上生物量变化模型;2)家畜生产力的预测模型;最后,依据模型结果,为草地放牧系统管理提出合理建议。对松嫩平原草地放牧系统地上生物量变化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草地放牧系统地上生物量主要受到再生草量、家畜采食量、以及放牧条件下植物的补偿性生长量三方面的影响。依据三个影响方面分别建立了:①再生草量预测模型。模型表明地上再生草量随着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位面积生物量超过一定范围的时候,再生草量则随之而减少,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②采食速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时限状态下,家畜的采食速率与羊均占有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羊均占有地上生物量增加,采食速率随之增大,但当占有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则呈负增长状态。③地上生物量补偿性生长模型。此模型用来模拟放牧状态下植物的预计再生草量与实际再生草量之间的差额。本研究根据三部分模型,建立地上生物量变化模型,进而依据不同月份的地上生物量,获得了使得再生速率最大的放牧率。结果表明5月份,最适放牧率为1.2只/公顷;6月份增加为4只/公顷, 7月份的最适放牧率为6.4只/公顷, 8月份继续增加为10.6只/公顷, 9月份则降低为10只/公顷。全年平均放牧率为6.4只/公顷。家畜生产力预测模型以家畜采食总量为预测指标,结果相对简单。模型表明:采食总量随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加的速率却逐渐减小。本研究认为松嫩平原草地放牧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必须建立动态的模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了按图像目标特征进行查询的方法,并进一步建立了一种语义概念模型,用它来反映目标的分布和对各用户重要性的差别,引导检索机构查询用户所需的重要目标.
主观感知是感知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领域中,通常以主观感知为基础,从用户的主观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期望达到以用户满意为标准来指导网络、应用、业务优化的
该论文介绍了一套完备实用的基于Wndows操作系统的机器人视觉系统-"16.10.2"水下机器人视觉系统,详细介绍了开发这套系统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软件实现等方
该文透彻研究了新型的目录服务技术,主要是X.500模型和LDAP协议的功能、主、原 理和运行机制.再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两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INTERN
瞬态检测理论是赵子尧教授提出的检测弱确知信号的新理论,它利用确知信号在瞬态特征上有别于干扰的瞬态特性,经过列微分方程,从混合信号E(t)中消去确知信号,建立起仅同混合测
该文主要讨论了雷达跟踪机动目标的目标模型和几种滤波算法.并以机载为例,讨论了运动平台上坐标系统的选择和转换,最终将一个三维滤波器分解为三个一维滤波器,大大减少了滤波
该文介绍了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性能特点以及其具体的实现情况,介绍了高速数字用户环路的技术特点,应用前景.重点论述了基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高
全文共分六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途径.前三章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应用的发展以及对网络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SNMP和OSI网络管理模型,网络管理
学位
该论文建立了一种新型全光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模型,即在接收机的相关器之前、之后分别引入一个光硬限幅器,并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数字仿真,为了进一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