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矿过程离子型稀土矿体渗透特性演化机制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zh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离子型稀土矿山浸取稀土所用的原地浸矿法已相当成熟,其具有工艺简单、出矿快、成本低等优点,然而在长期实际运用中,浸注过程引发的环境、事故问题时有报道,如滑坡、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了该方法的推广。浸矿液浸注过程,矿体内部结构受化学-渗流耦合持续作用,微观孔隙结构发生变化,致使矿体渗透性发生改变,影响浸矿效果,甚至诱发矿体滑坡。本文为了研究矿体浸矿过程微观结构变化与试样宏观渗透性之间的关系,利用浸矿过程渗透系数测定装置,完成了浸矿过程稀土矿渗透系数测定实验,研究了离子交换条件下试样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及形成机理,分析了初始渗透性对渗流规律的影响。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浸矿液为纯水时(0-17h),稀土离子含量(REO)在6.5*10-4g/t波动,根据公式(3.1)分析,表明此阶段重塑土样内部不发生化学交换反应;浸矿液为硫酸铵时(7-17h),根据离子含量的变化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反应阶段(7-9h)、强烈反应阶段(9-14h)、结束反应阶段(14-17h),整体呈现先强后弱的变化规律。(2)浸矿过程中,稀土矿体内部微观孔隙结构受控于溶液渗流和离子交换两个过程的耦合影响,其中溶液渗流诱发矿体内部孔隙增多,孔径增大,微观结构趋于松散;而离子交换引起颗粒移动重组,导致孔径变小,孔隙数量减少,微观结构趋于紧密。(3)浸矿过程的离子交换反应在矿体中随溶液渗流逐层向下进行,符合渗流理论的层流规律;浸矿过程的化学置换和溶液渗流双重作用下,浸矿液渗流对矿体微观结构具有破坏作用,而化学置换对微观结构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4)纯水浸矿过程颗粒运移,渗流场稳定前有效渗流孔径增大,试样渗透系数逐步增加,渗流场稳定后试样渗透系数保持不变;硫酸铵溶液浸矿,在初始反应阶段和强烈反应阶段试样渗透系数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化学反应强度减弱渗透系数开始增大。(5)纯水浸矿过程在稳定渗流场形成前各试样渗透系数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当;硫酸铵溶液浸矿过程渗透系数变化趋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变化幅度随试样初始渗透性降低而逐步减弱。因此,建议初始渗透性较差的稀土矿体可采用“先水后硫酸铵溶液”顺序浸矿,可达到最优浸矿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所涉及到的沙曲矿井采用多风井混合通风方式,随着矿井开拓和延伸,该种通风方式在矿井生产上应用越来越多,然而由于这种通风方式运行时风机间可能会发生相互干扰现象,有些
拖拉机对于农业生产及农业运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MCVT)在拖拉机上的应用,可以大幅提升拖拉机的经济性能和动力性能,同时还对其操纵性能、平稳性能以及安全
在小学中开设语文这门课程,是其在中国教育中重要性的体现.对于正处于小学启蒙阶段的学生来说,为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既是一种有效促成手段,也是符合
摘 要:康平小区存在两种供热方式:①民用住宅系统利用散热片供热;②医院门诊楼、病房楼、商业办公楼通过医院换热站提供热源,利用中央空调供热。如果用同一套供热热备供热,两种供热方式因散热设备不同,散热速度和介质流动速度差别大,用户供热质量无法同时满足。所以供热成立以来,医院换热站一直存在两套独立的供热設备给两套系统供热,能耗及职工劳动强度大。本文采用热能梯阶原理将两套设备系统合并为一个供热系统:即利用
在圆锥滚子凸度贯穿式超精研加工中,导辊起到支撑滚子、控制滚子姿态以及驱动滚子进行自转和贯穿运动的重要作用,其螺旋工作面的理想形面一方面要保证滚子姿态正确,另一方面要保
某铁锌矿之前采用崩落法开采,目前已造成地表3处塌陷,地表岩石移动范围距离矿区西侧公路、河流较近。若继续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必然会引起公路、河流的破坏。因此,必须进
乒乓球机器人是一个典型的智能实时系统,它涵盖机器人研究领域智能控制、高速视觉伺服、人机交互以及机器学习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研究乒乓球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推动机器人技术
在党建工作开展的新时期,作为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必须不忘初心,以坚定的信念克服工作中出现的一切难题,严谨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为矿业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推动矿业企
在分层充填采矿技术中,提高充填体早期强度对提高矿山安全程度、缩短采充循环间隔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实际中可通过掺入早强剂,提高充填体早期强度。但充填体在养护期间,除
叶片是飞机和发电设备的基础零件,其生产要求严格苛刻,生产需求量大。精密锻造叶片不仅能够节能减排还能提高其使用性能。精锻中工艺参数会影响叶片的成形性能。笔者主要以某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