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截囊术与连续环形撕囊术取下的晶状体前囊瓣超微结构。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并记录接受两种术式的白内障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比较飞秒激光制作的3.0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与前房穿刺刀制作的3.0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有无差别。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我院,年龄在55~65岁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50只眼),其中38例(38只眼)接受由同一手术者行传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12例(12只眼)接受由同一手术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将术中取下的晶状体前囊瓣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由光学显微镜观察一组,另一组由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应用两种显微镜不同的放大倍率观察两种术式所取下的晶状体前囊瓣边缘及靠近边缘组织的超微结构。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应用Corvis ST对两组患者进行角膜生物力学评估,比较同一术式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角膜生物力学及不同术式手术同一时间角膜生物力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有无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方差分析中均数的两两比较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连续环形撕囊术取下的晶状体前囊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其边缘光滑,细胞结构整齐规则且充满晶状体前囊的游离断端。飞秒激光取下的晶状体前囊膜边缘有一宽约60μm的带状细胞变性坏死带,其间无细胞结构,且其边缘有齿状不规则突起。传统超声乳化术组术后1周与术前、术后1个月相比第一次压平长度变长、第二次压平长度变短、眼压及矫正眼压均变大,角膜中央厚度变厚,峰距及最大变形幅度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角膜生物力参数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所有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飞秒激光术组术后1周与术前、术后1个月相比,眼压及矫正眼压均变大,角膜中央厚度变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术前与术后1个月相比所有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前与术后1个月传统超声乳化术组与飞秒激光术组比较,所有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传统超声乳化术组与飞秒激光术组比较,第一次压平长度较长、第二次压平长度较短,峰距、最大变形幅度较大,角膜中央厚度较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飞秒激光截囊术取下的晶状体前囊边缘有变性坏死带和不规则的断端,其产生原因可能与飞秒激光强大的瞬时功率产生的光致分解作用与组织接触产生等离子体,无数等离子体聚变产生爆破有关。飞秒激光制作的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比由前房穿刺刀制作的透明角膜切口小,术后1个月随着手术切口的愈合以及切口附近组织水肿的消退,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恢复到术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