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放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经济现象。关注中国经济增长源泉与动能转换对于有效治理经济减速,促进结构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研究结论并未达成统一共识,导致专家学者们各说其是。可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却看法一致,就是以往高投入、高消耗型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必须将增长动力切换到以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增长上来。 然而,这一基于总量分析判断得出的发展对策开始“不假思索”的应用于各个地区与行业。似乎这一判断已是定论,专家开出的“药方”能通治百病,适用于任何一位“病人”(地区与行业)。实际并非如此。其一,鉴于历史国情和地理差异,中国每个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皆不相同,并且具有区域特征,总体并不代表局部。地区部门各自的增长动力来源是不同的,不能以偏概全。从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发展早期阶段的TFP会较低,此时要素投入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大规模资本投入难以避免。所以,应该针对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而不能按照发达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大跃进”式盲目跟随,超前发展。其二,行业与行业之间差异明显,并且还互相影响。传统经济增长动力核算方程假设部门间是相互独立的,仅仅只核算了单部门自身投入对自身产出的影响。某一行业TFP变化应该是其本身TFP与其他相关行业TFP变化所累积的结果,即部门或行业TFP=自身TFP+其他部门或行业TFP的影响。所以传统方法或多或少对于增长动力核算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影响了判断。 因此,在考虑到生产率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准确识别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对于正确实现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质量型增长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首先利用宏观行业数据和微观数据,证实了TFP溢出现象的客观存在性;其次运用历史比较法就当前中国经济减速背后的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然后,在可变要素弹性下测度了中国总体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并将其TFP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进一步挖掘TFP黑箱;最后,基于TFP溢出视角,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运用本文构建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了中国以及地区分行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具体而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第一,为了论证TFP溢出存在的真实性,本文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其一,使用2002、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和1997-2015年宏观行业数据对行业间TFP溢出进行了论证;其二,为了证实这一溢出的微观基础,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万级别企业矩阵论证了企业间TFP溢出的存在。研究结果发现:行业间和企业间确实存在TFP溢出的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因行业类别、企业属性和地域环境而异。 第二,中国经济放缓将会是一个长期现象,而不是短期现象。中国经济减速表面上是需求侧“三驾马车”减速导致,但是实际上背后的成因是供给侧出了问题:技术性减速,结构性减速或人口(劳动力)增长减速。即包括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力资本改善速度放慢、投资回报率下降、资源重新配置空间缩小以至TFP增长率减速等。但是,TFP的增长放缓是中国经济减速的直接原因。 第三,1952-2015年期间,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占主导地位。随着时间的演进及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但依然起基础性作用。长期以来,TFP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较低,尤其是2008年以后,TFP贡献值降低明显。中国TFP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其次来源于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呈现递增趋势,而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应却随着年份一直在下降。1997-2015年期间,中国30省市均依靠资本要素的累计投入,并且劳动要素贡献和TFP贡献偏低。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城市大部分TFP增速较快,中西部次之,TFP增速大体呈东中西格局。各地区TFP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应为负。东部省份技术效率损失较低,中西部较大,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效应随着年份有下降的趋势。 第四,中国10大行业均依靠资本要素驱动,劳动投入贡献与TFP贡献均比较低。10大行业中制造业溢出贡献最大,“技术吸收”效应最强,批发零售业最小,为负,具有“技术排斥”效应。纵观三大区域,除东部工业依靠 TFP驱动以外,其余均基于资本要素驱动,劳动和TFP贡献比较低。部门间溢出效应呈现东中西差异,东部溢出最大,“技术吸收”能力最强,中西部次之,并且工业溢出效应在各区域所有行业中最大。30省市增长动力各有差异。农业依靠TFP驱动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海南;工业主要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海南;金融业主要有北京、上海和江苏;其他服务业主要有浙江、广东和海南。其他城市的行业均依靠资本要素投入驱动。可见,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取得进展但压力仍大,中西部地区面临“赶”与“转”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长南北分化态势趋于明显。 第五,基于上述研究与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应关注三点:其一,未来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应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适度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二,区域与行业增长动力各不相同,应该差异化发展战略,不要“一刀切”;其三,未来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不仅需要重视TFP的作用,更应该重视行业间TFP溢出的影响。在这一基础上,作者提出相关的配套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减速背后的成因,实证探索中国经济总体,地区和各行业经济增长动力,揭示TFP黑箱的构成,论证TFP溢出,制定相应的区域与行业经济发展政策并最终促进中国经济质量型增长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本文也为经济增长核算研究的相关文献做出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