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林与余秋雨散文的文体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体是作家特定的艺术把握生活的方式,本文秉持这种文体观念对冯伟林和余秋雨的散文从题材、主题、结构、语言四个方面进行文体比较。题材方面,冯伟林和余秋雨的散文都取材于历史文化,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但他们在题材的具体经营上显出差异:余秋雨写的是山水中的历史,行走中的历史,感叹中的历史,冯伟林写的是典籍中的历史,沉思中的历史,呼唤中的历史;余秋雨抒写的历史对象是散点式的、随机流动的,冯伟林抒写的历史对象是辐辏式的,有既定范围的;冯伟林抒写的对象主要是历史人物,而余秋雨所写的大多是历史事件。主题方面,冯伟林的散文与余秋雨的散文在主题上有着相承的一脉,那就是对历史人物的人格探询和对历史事件的意义追问。所不同的是,冯伟林更多的是对英雄人格和政治意蕴的探询和追问,而余秋雨则是从更普遍更广泛的意义上对文化人格和文化意蕴的审视和思考。正是这种整体主题趋向的不同也导致了冯、余散文主题整体形态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冯伟林散文的主题具有鲜明单纯的形态特征,而余秋雨散文的主题则正好相反,显得隐晦复杂。在主题表现上,冯伟林借历史英雄人物来昭示他的政治理想,宣泄他的政治情怀,余秋雨则是借人文山水来倾吐他的文化感受,表达他的文化诉求。冯、余散文主题的表现有着迥异的路数,具有鲜明的对比性。总体来说,冯伟林采用的是“聚焦——放大”式,余秋雨采用的是“造像——推演”式。冯伟林散文的主题具有先入为主的预设性质,因而鲜明、稳定、纯粹;而余秋雨散文的主题却是苦苦思量与追索的结果,时时处于思想的明灭间,如爝火,如晨星,晦暗,飘忽,朦胧,无可名状而又意味无穷。冯、余散文具有不同的艺术构思形态:冯伟林散文的结构艺术集中体现在驾驭历史材料及处理历史材料与主体情感的关系上。余秋雨散文的结构艺术则集中体现在处理情与理的关系和情理交融意境的营造上。冯伟林散文的结构要素相对单纯,就是历史材料与主体情感,余秋雨散文的结构要素要比冯伟林复杂。显现出繁复多层有时甚至是混沌、生涩、矛盾的状态。冯伟林用情感为主线贯穿全篇做文体凝聚,余秋雨散文的深层结构是用他独创的“人文意象”来贯穿纷纭的信息。冯伟林散文语体风格的总体特征为“有温度的政治话语”,余秋雨散文语体风格的总体特征为“知识分子的文化话语”。作为“政治话语”,以高频的政治词汇、鲜明的爱憎情感为其特征;作为“文化话语”,其具体特征集中显现为以下两点:知性为其神骨,诗性为其体貌。冯、余散文以上这些差异主要来源于作家主体的差异,因此获得启示:一个作家文体风格的形成与他的主体精神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icroRNA-21在淫羊藿素诱导人肝星状LX-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理。方法1、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及Annexin V/PI双染色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淫羊藿素刺激LX-2细胞后的凋
通过对中关公共信息资源现状介绍,对中关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制度、再利用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对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建设和发展有益的启示。
将入侵杂草算法(IWO)引入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的优化过程,选取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IWO-BP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
学生的假期生活应该如何度过, 这是一个值得班主任探索的问题. 基于班级实际以及学生的现实需要, 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设计暑期活动方案并实践, 让暑期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
元代山水画不论是在技法还是思想领域都走向了创新:隐居的纵逸思想,追求水墨韵味的人文内涵,主观的创造力,等等。“闲和严静、趣远之心”的元代绘画真正走向文人画历程,表达了
本文针对上海港和釜山港的港口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并由一个问题引出:“在日趋激烈的东亚竞争中,上海港通过保证集装箱产量来保持竞争力和釜山港通过大量向中国港口的交易来保
图数据库是一种以图论为理论基础,描述并存储图中节点及其之间的关系的特定数据库。图数据库在处理大规模复杂、半结构化或无结构数据时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数据库领域的热门研
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作为行政程序的核心内容,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日益发展而产生和不断完善的。听证制度是一种蕴含着丰富价值内涵的民主制度,是我国宪法原则的进
目前,在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施工过程当中,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施工机械设备的问题多导致的,因此,施工单位不断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刻不
本文从徐訏小说研究的薄弱点出发,以“诗性”这一独特的角度切入他的小说创作,试图从文化学、心理学、哲学等层面关照一个游离于政权之外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战争年代以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