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深深影响着奥尔罕·帕慕克,使他对文化的混杂性和土耳其民族的发展特别关注。我们看到在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年至今)的作品中有一种“呼愁”的情绪存在其中,这种情绪在他的作品《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体现的尤为明显。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里,“呼愁”有着传统的宗教的含义,进而延伸为世俗意义上的“忧伤”,但它与忧伤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呼愁”是一种颓伤,是个体意识的觉醒,也是奥尔罕·帕慕克个人的忧伤,这种忧伤来自于由奥斯曼帝国文化衰微而滋生的中心感的失落,又衍生了自我中心感的失落;“呼愁”也逐渐成为土耳其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更是土耳其民族的忧伤,来自于土耳其人对昔日传统文化逐渐不复存在的怀念,来自于集体无归属感的伤感,来自于对文化中心失衡的忧伤,来自于对土耳其西化进程中未来发展迷茫的忧伤。“呼愁”的本质是要让土耳其人在忧伤中追寻历史的记忆,在忧伤中反思与认知,在忧伤中探寻土耳其未来发展的道路。《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奥尔罕·帕慕克的回忆录,既是一部个人成长史,也写了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特有的忧伤。这座处于东西方交界处的古老城市,成为奥尔罕·帕慕克所有作品中的背景,而《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这本小说在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中、在土耳其文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