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推进医疗改革和医疗使市场化以来,医疗纠纷的数量呈现较快增长,近些年随着一些伤医事件的曝光,医疗纠纷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在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之下,由医疗纠纷所引起的暴力和群体性事件频发,不仅直接影响了作为公共医疗服务提供场所的医院的正常运行秩序,社会影响极坏;同时也会损害医、患双方的各种利益,导致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受到一定制约,更加全面地看,这种医疗纠纷激化带来的群体性事件爆发,对于社会安宁,经济稳定乃至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有负面影响,不利于我们集中精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虽然,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各级政府从各个层面针对医疗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加强医疗纠,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难以有效杜绝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些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处置能力开展了一些有助于缓和医患矛盾的活动,制定了一些应对医疗纠纷的地方性法规,试图改善当前的被动局面。这些措施虽然在具体的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是也存在着执行难和见效慢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对于医疗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措施,探讨了医疗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政府应对措施的思路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详细阐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论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群体性事件、医疗纠纷以及基层政府相关的研究成果;此外,该部分还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论述了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其中包括群体心理理论、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以及公共管理理论。其中,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部分阐述了公共危机发展的一般过程以及处理公共危机的一般原则。公共管理理论中主要介绍了公共管理的多中心理论以及善治理论。本部分为后文的分析和对策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基层政府所面临医疗群体性事件的特殊危害性主要是:医疗群体事件往往以不正当利益诉求为目的,有组织、有规模、带有暴力倾向。此外,该部分还对医疗群体性事件进行了分类。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基层政府在应对医疗群体事件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中问题主要是:基层政府舆论应对能力不足、处理方式随意,患方正常解决医疗纠纷途径成本过高,以及政府各个部门行政调解能力低下。第五部分为对策部分,根据前文所分析的情况,提出了加强基层政府应对医疗群体事件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