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接触力元模型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连续性问题是岩土工程问题本身以及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如何应用力学分析方法对其变形、应力和接触应力进行真实地分析与模拟是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的课题。 针对岩土工程中的非连续性问题,大连理工大学栾茂田教授与黎勇博士提出了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该模型是基于广义有限单元和接触力元,吸收数值流形方法的优点,而发展的一种计算非连续性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仿真模拟多体系统的变形和应力,不仅能够对多体系统进行静、动力耦合分析,而且还能够逐步模拟与预测多体系统的变形与应力响应及接触界面上的接触应力和相对运动等复杂的非线性过程。 对于复杂的多体系统,其最为关键的特性是多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即多体间的接触问题。在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中,由于模型中的接触力元模型假定接触应力沿接触界面为线性分布,从而所得到的接触界面应力分布往往出现跳跃等非光滑性特征。针对线性接触力元模型的非光滑性特点,本文采用具有高阶光滑性的非线性函数建立了能够考虑界面上接触应力非线性分布的接触力元模式,将应力分布模式以线性分布拓宽到非线性分布,以期合理地揭示多体系统中界面的接触特性。通过数值算例,进行了非线性接触力元模型与Abaqus的验证分析,表明了本文计算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最后,应用所改进的非线性接触力元模型,对岩土工程中地基与基础相互作用这一典型课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得到的数值结果和结论为实际工程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本文在原有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的线性接触力元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非线性接触力元模型,在阐明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完善了计算机仿真模拟程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该文在研究悬臂拼装拱桥的施工控制现状的基础上,以云南小湾大桥为背景,针对悬臂拼装钢箱提篮拱桥施工的特点,提出了一次张拉到位的思想,用以确定合理的扣索索力,从而使拱圈
随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批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必涉及到基坑开挖,深基坑的稳定性如何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本身及周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于是深基坑工程问题日益突
该文主要围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疲劳问题展开.从材料的疲劳特性、疲劳验算、疲劳荷载处理与混凝土的疲劳数值模拟等几个方面对钢筋混凝土的疲劳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了
高温后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估算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残余承载力和制定加固方案的依据.国内外研究表明,高温后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是导致火灾后构件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拟动力试验在引入子结构技术之后,发展成为了子结构拟动力试验,该方法的提出不仅仅只是丰富了拟动力试验方法,更是为结构抗震研究领域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试验手段。依子结构
摘 要在土建工程设计的前期,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决策,包括: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及功能优化、结构的选型、结构设防水平的决策。所有这些决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中国山岭众多,公路隧道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隧道结构常用数值方法进行计算.有限单元法理论成
利用碳纤维材料进行结构物的加固是目前国内外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新的结构加固方法。与混凝土结构类似,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柱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
地面振源(包括机器基础、交通车辆和建筑活动等)引起的振动所造成的环境公害问题日益加剧,这种地面激励给精密仪器、建筑物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多不便,研究针对这种地面振
加筋土挡墙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其变形的控制是确保墙体稳定的重要措施,所以对加筋土挡墙水平位移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变形特性需要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