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新型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要成为第一生产力,关键环节有二:一是要有科技创新成果,二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科技成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元素和动力。中原经济区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后,其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与传统农业发展道路的最大不同,就是高度依赖先进农业科技的支撑。目前中原经济区农业科技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多困难。农业现代化及“三农”问题中农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因此,如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改善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建立服务型政府,协调经济、粮食和效益的统一,实现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环境友好发展,打造中国粮食核心区,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一项重大课题。本文着眼于中原经济区新型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界定并论述了相关概念,对中原经济区新型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支撑体系等概念的本质、内涵及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为探讨相关问题奠定了理论前提。全面梳理了中原经济区新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现状与问题,深刻剖析了制约中原经济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构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科学理论,借鉴国内外农业区域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国情和河南省省情及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中原经济区新型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体系的对策和路径。对这一问题的积极探索,必将为推进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现代化顺利转型提供理论参考,必将为建设“中国粮仓”,破解“三农”难题,夯实“三化”协调发展,引领全国同类地区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石油基塑料作为材料产业的一大支柱,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白色污染的严重及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其地位明显动摇,绿色高分子材料逐步受到青睐。目前开发的
慧能通过对此岸与彼岸距离的厘定,对依报关系与自心体、用不二的发挥,对学、修一体化的新解,对顿、渐成佛的演绎等问题,围绕往生净土的主体论、境界论、修行论、时间论等四个
现代社会,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企业仅靠自身的能力已经难以应对激烈的竞争,因而不少企业选择与上下游企业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共同体参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在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率甚至达到了70%到80%。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农民离土离乡,农村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临床上以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为主要表现。大多数
2014年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的场合和会议中,提出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一股相关的研究热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处理民族关系是国家发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方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大国,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而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求部分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必然会使一
清初康熙时期(1662—1722年)的海外贸易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海禁阶段,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开海阶段,康
<正>冷战结束以来,一种新型的社会思想冲突开始席卷美国,并被形象地称为"文化战争"。与1960年代青年反正统文化和反越战运动相比,"文化战争"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超前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