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企业的效率的研究,一般均是研究企业的经济绩效或市场绩效,采用的指标一般是托宾Q,净资产收益率等。在财务管理角度看来,公司理财包括公司的投资、公司的融资和公司的日常运营三个方面。本文将从公司的投资效率、公司的融资效率和公司的运营效率来深入分析相关因素对公司效率的影响。首先,我们回顾了关于影响公司效率的各种理论。一般认为,基于代理引发的管理者自利行为可能引发公司的低效率一直是学术界的公认。然而,随着La Portal等人一系列文章的问世,学界开始关注制度、外部环境对公司效率的影响。对于中国这种转型经济国家来说,特殊的制度、环境对公司投资效率、融资效率和运营效率的影响如何,目前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从制度、环境角度,考虑管理者行为,研究制度、环境以及经典的管理者自利行为对公司效率的影响。然后,我们对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中国转型期的政府经济、政治特点。我们认为,中国的制度环境会影响上市公司效率。由此,我们首先分析了制度环境、管理者行为对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在完美的世界里,公司的融资效率依赖于公司资产的风险补偿率和无风险利率。但是,我们发现制度环境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在不同的时期,作用不同。我们并没有发现管理者自利行为能够对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产生显著性的影响。接着,我们分析了制度环境、管理者行为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在完美的世界里,公司的最优投资依赖于公司的投资项目的产出效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制度环境、管理者行为都会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产生影响。政府干预会导致上市公司投资过度,通过企业的投资项目扩大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企业新项目上马能够给当地政府带来更多的税收、财政收入。管理者行为则会导致上市公司投资不足,这就说明管理者不倾向于通过过度投资谋求私利,而是偏好于偷懒而导致投资不足。最后,我们分析了制度环境、管理者行为对公司运营效率的影响。由于代理问题,公司的运营效率并不能达到最优。同时,外部的制度环境也可以影响公司运营效率。我们采用随机前沿技术(SFA),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了估计,并考虑制度环境、管理者激励、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效率的影响。我们发现,无论在竞争程度激烈、不激烈、中度激烈的行业,政府干预均对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而管理者的激励对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影响不显著。产品市场竞争则能够给公司经理形成了竞争压力,能够对公司效率的提高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