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毛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它光泽柔和、弹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暖性。但羊毛本身特殊的鳞片层结构使得羊毛织物易毡缩、有刺痒感,影响服用性能。在全世界日益关注环保问题的今天,蛋白酶法防毡缩成为有望替代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传统氯化工艺的新途径。用蛋白酶对羊毛织物进行处理,可有效剥离羊毛的鳞片层,提高羊毛的防毡缩性能。经蛋白酶处理后,织物手感的滑爽性和柔软性、织物的丰满性都大为改善。但由于此方法存在处理不均匀,对羊毛强力损伤严重等弊病,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通过聚合物接枝的方法对蛋白酶进行生物改性,增大蛋白酶的分子量和体积,将蛋白酶的水解作用限制在羊毛的鳞片层,限制蛋白酶扩散进入纤维皮质层,可以实现羊毛纤维的低损伤和鳞片剥离,提高羊毛的防毡缩性能。欧洲沈劲松课题组近年来一直进行这方面的探讨,本论文工作是与该课题组合作内容的一部分,旨在优化其生物酶的改性配方和改性酶处理羊毛织物的工艺条件,探索工业化推广的可能性。论文首先采用活化剂碳二亚胺(EDC)对聚合物Eudragit L100的羧基进行活化,经活化后,通过共价键对碱性蛋白酶Esperase8.0L进行接枝,形成改性蛋白酶Eudragit-Esperase (EE)。论文对蛋白酶改性的整个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测试改性蛋白酶活性、蛋白质浓度和改性蛋白酶氨基修饰率,对改性过程中影响蛋白酶活性的几个重要因素如聚合物用量、蛋白酶用量、活化方法和活化时间、改性时间、pH、温度等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筛选,获得了蛋白酶改性的最佳条件。使得蛋白酶Esperase8.0L的分子量从4.1-6.5kDa增大至27kDa以上,蛋白酶的温度稳定性和pH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然后,采用改性蛋白酶EE对羊毛织物进行防毡缩整理,并与未改性蛋白酶Esperase8.0L处理织物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证明,与游离蛋白酶Esperase8.0L处理羊毛织物所获得的性能相比,羊毛织物经改性蛋白酶EE处理后,织物的失重率降低21.90%,拉伸断裂强力提高13.10%,说明改性蛋白酶EE可显著降低羊毛纤维的强力损伤。同时,经优化工艺后生产的改性蛋白酶EE处理后的羊毛织物的面积毡缩率从原毛织物的8.12%降低至0.89%,表明改性蛋白酶EE处理羊毛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防毡缩性能。在研究中还发现,改性蛋白酶性能的稳定性难于准确控制,同时蛋白酶生产批次有一定的差异,这些会对羊毛织物处理的重现性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