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偏向视阈下重庆城市涂鸦的文化记忆建构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pf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涂鸦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出现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多个城市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涂鸦区。重庆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空间地貌独特的城市,与讲究视觉冲击和个性的城市涂鸦有着不谋而合的默契。2007年政府联合四川美术学院打造了重庆黄桷坪涂鸦街,这条街全长约1.25公里,是国内外最大的城市涂鸦群;也是重庆利用城市涂鸦艺术打造创意产业园区、美化城市环境的成功案例。此外,重庆黄桷坪还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依托,建立了重庆创意产业集聚区,这条街一度成为国家级艺术特色旅游区。除此涂鸦街之外,重庆的鹅公岩大桥、李子坝、渝北、大学城、南岸、大渡口、永川区等地都有以城市涂鸦为主打造的文化旅游区或者特色文化墙。重庆作为国内较早利用城市涂鸦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和城市改造、建设的城市,其对城市涂鸦文化的发展和应用对中国乃至世界城市涂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1。另外,城市涂鸦作为一种舶来品,虽然在重庆甚至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不久远,但却在与重庆文化和地貌的结合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城市涂鸦是一种“消逝性”的艺术,对时空有着强烈的诉求,也具有很强的脆弱性和破碎性。重庆不仅让城市涂鸦成为一种既贴近大众生活,又个性独特的存在,还将其作为城市美化和改造的手段广泛参与到城市建设当中,助推当地文化产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随着媒介的变迁,重庆城市涂鸦还广泛利用各类媒介实现自身的发展,促进城市涂鸦文化记忆和重庆文化的融合与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涂鸦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演变?重庆又存在哪些特色让其与城市涂鸦进行完美结合?重庆城市涂鸦又借助了什么样的媒介工具推动自身发展?这些工具的变化和差异又是否影响到重庆城市涂鸦文化记忆的建构情况?为解答疑惑,本文基于媒介偏向理论视角,采用实地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对城市涂鸦文化记忆的建构历程进行了探讨。首先想要了解城市涂鸦的变化,必然要先明确其发展路径和文化形态。城市涂鸦诞生于西方,在西方发展成熟后才正式传入中国,引起一定反响。在城市涂鸦与当地城市进行融合时,必然离不开其原始文化的影响,城市涂鸦落地重庆,在政府、学校、媒体等多方力量的助力下积极参与到当地城市环境和文化的建设,塑造出了当地特色。而重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其与城市涂鸦进行融合之际,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能量。此外,根据环境学派创始人之一哈罗德·伊尼斯的“媒介偏向性”理论,媒介可以分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和偏向空间的媒介,不同偏向性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媒介属性,由此建构不同的社会文明和形态。重庆城市涂鸦作为整个城市涂鸦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和城市涂鸦一样的媒介使用历程。重庆城市涂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实体墙面、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三个阶段,并且相互之间并非取代而是逐步叠加甚至平行发展的关系。按照哈罗德·伊尼斯对媒介时空属性的划分依据,这三种媒介各自具有不同的时空偏向特性。城市涂鸦的实体墙面媒介属于偏向时间的媒介,传统媒介则是偏向空间的媒介,网络媒介是趋于空间极限下的时间偏向的媒介。不同的媒介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记忆结构和模式。实体墙面、传统媒介、网络媒介分别在城市涂鸦文化记忆的建构过程中起到聚合、扩展和去中心化的作用。同时,某一媒介内容想要利用某一媒介工具必然也要有与之适配的媒介特性,不论是重庆还是城市涂鸦在时空维度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延展性,这是重庆城市涂鸦得以在不同阶段利用不同形态的媒介实现发展延续的关键之一。最后,本文从传播载体形式的变化、传播载体空间的延展和传播载体功能的强化三方面分析了媒介变迁对重庆城市涂鸦文化记忆建构产生的影响。重庆城市涂鸦的传播载体和整个城市涂鸦发展历程一样,都经历了口语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时期,由此建构了重庆城市涂鸦不同媒介时期的口语媒介记忆、电子媒介记忆和数字媒介记忆。另外,媒介技术的不断突破实现了空间维度的延展,让信息得以跨越地理界限传播至更为广阔的空间。重庆城市涂鸦伴随技术的突破得以充分发挥其传播性和分享性,实现了城市涂鸦地方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记忆再到世界记忆的突破。最后文化记忆想要延续和发展的关键之一便是获得保存和延续的可能性。随着传播载体生产、传播、存储功能的不断强化,城市涂鸦文化记忆留存的时间长度和延续的可能性也在进一步提升和增强。伴随媒介技术的更替,哈罗德·伊尼斯的“媒介偏向理论”也在持续发展和完善,而在此前,鲜有学者关注到这一理论视角与城市涂鸦文化记忆建构之间的关联。另外,重庆城市涂鸦自出现便综合利用了实体墙面媒介、传统媒介、网络媒介,相当于广泛参与到媒介的发展历程当中,通过从媒介偏向理论探讨重庆城市涂鸦文化记忆的建构情况,一方面可以探讨重庆城市涂鸦文化记忆建构的模式,为其寻找更好地发展路径提供一定支持,让其在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播当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此外重庆城市涂鸦在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中的破圈经验,也能为我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经验;另一方面,这样的探索也有利于分析媒介偏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情况。
其他文献
伴随着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工业生产的极速扩张,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已经成为限制人类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面对这样的形势,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因此,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也应以绿色可持续作为重要前提。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绿色可持续技术得到广泛研究与快速发展。大量新型光催化剂被制备,多种新应用被开发。其中,Bi基光催化剂的研发及其对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是主要方向之一。目前,
学位
单级SCONDA(simultaneous COD oxidation,partial nitritation-denitritation and anammox)工艺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将COD氧化、部分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工艺耦合到一个反应器中。单级SCONDA工艺能够对高氨氮废水脱氮的同时去除COD,性能优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周期长,对
学位
本文通过模板法合成银纳米簇(AgNCs@CAZ),利用二氧化锰纳米片(Mn O2-NS)可以有效猝灭AgNCs@CAZ的荧光,以AgNCs@CAZ为探针,构建了“关-开”型荧光体系用于对苯二酚(HQ)检测。同时,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间苯二酚与盐酸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氮苦沙丁胺,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ICT),以此为荧光探针,实现对Cr6+的检测;另外,邻苯二胺与AgNO3原位合成2,3-二氨基
学位
当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行业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指的就是根据建筑空间的实际情况,来对建筑空间内的摆饰、墙体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人性化设计理念,从而满足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的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相协调,使人们的舒适性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人性化设计应用的注意事项,最后对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期刊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在地表水、地下水,甚至饮用水中均有检出,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持续存在会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开发高效去除水中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超声/K2S2O8和热活化K2S2O8两种体系展开了实验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环丙沙星水溶液为实验材料,
学位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民GDP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产量也不断增大,这导致污水处理厂的数量日益增多,污泥产量不断创造历史新峰。污泥体积巨大、气味恶臭,含有很多有害有毒物质、流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问题,致使后续的处理处置繁杂冗乱,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应对,投入大量的人工和经济,才能预防对生态体系的二次污染。此外,污泥中还含有众多有益微生物、肥料等,可以作为二次资源回
学位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从源头上阻止化学污染。另一方面,饱和环胺惰性化学键的断裂与官能团化反应是从简单易得的分子构建复杂分子骨架的有效手段。然而,以往方法通常需要过渡金属催化以及高温等苛刻的反应条件,且反应选择性低。因此,如何在温和、绿色的反应条件下实现饱和环胺惰性C-N键和C-C键的选择性断裂与可控官能团化,是当下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问题。在上述背景下,基于氧铵盐可
学位
随着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之后,各个学科也相继提出符合各学科性质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目前,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总结、问卷调查和案例教学等方法,依据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定义、功能、特点、起源以及绘
学位
期刊
环境中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复合污染引起的健康安全风险问题被广泛关注,研究绿色、经济、高效的去除技术是目前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提出活性炭(AC)_Fe(0)_降解菌耦合固定化颗粒协同去除水体中六种亚硝胺和六价铬(Cr(VI))复合污染的研究设想。本实验研究将物理吸附、化学还原与生物代谢相结合,制备出能降解亚硝胺和Cr(VI)的固定化颗粒,研究了AC_Fe(0)_降解菌耦合固定化颗粒对亚硝胺和Cr(V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