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着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资源的粗放、竭泽而渔利用,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与重视。论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行政范围为研究区,对该区的2005—2010年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主要从土地资源安全角度出发,结合了黑龙江省土地资源的现状,从生产力、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社会可接受性五个方面来选取相关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的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试图对黑龙江省的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等方面提供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黑龙江省2005—2010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生产力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有所下降,在2010年达到较高水平;生产稳定性在2005年和2010年维持在中等水平上,2006到2009年期间的评价结果相对2005年、2010年两年有所降低;经济可行性从2005年到2009年逐步上升,2010年有所下降;资源保护性一直在中等水平,即资源保护较为合理,评价期间该指标从较低水平迈入中等偏高的水平;社会可接受性,从2005年中等水平逐年下降到低等水平,与综合评价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对综合评价结果影响作用不大。总之,从2005年到2010年间,黑龙江省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是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未来提升的潜力较大。据此提出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些建议: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协调土地利用与完善生态环境建设;重构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实施严格的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