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达罗卫夫人》中的网状意识流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in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代表作之一《达罗卫夫人》的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文学观点,为意识流手法的推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说中独特的网状意识流不仅是一种新颖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手段,还是主题思想的延伸和深化,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如果不理解网状意识流的构成及其蕴涵的哲理,便无法完全领略《达罗卫夫人》独特美感与丰富内涵。因此,本文拟从整体结构和哲理含义方面对小说中的网状意识流作探讨性的分析。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交错。小说中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交错构成了独特的“双重叙事”,同时描述外在世界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并由此奠定和丰富了网状意识流的结构层次,同时也赋予作品更深的寓意。本文主要运用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对这种特殊的时间结构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意识流的交错。小说中各人物的意识流以人物或场景为联结点相互交错,或以“双重叙事”手法,利用对话中频繁交替的视角表现人物意识流的交错,形成类似网状的结构。本文主要借助尼采哲学思想中的“观念论”和“权力意志”来分析这种包含不同视点的表现手法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意识流的对比和共鸣。除了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交错而成的“双重叙事”,小说还分别以两位主要人物在一天内的经历形成“双线情节”。此二人之间意识流的对比和共鸣组成了网状意识流的主干。本文从多个层面分析了这种对比与共鸣的构成,探讨其在丰富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思想方面的意义。 在文章末尾,笔者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几点结论性的见解,总结了《达罗卫夫人》中网状意识流的构成,运用及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随着美国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非主流文学的发展,位于性别和种族双重边缘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备受关注,谭恩美便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一位。自从1991年谭恩美推出她的第二部小说《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