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co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合并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以及探讨开发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动物模型虽可形成具有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薄等易损特征的斑块,但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却罕见发生。多个实验室尝试通过改变斑块内某一基因如p53、MMP-9、尿激酶等表达,以增加斑块易损性,从而诱发斑块急性事件,但始终未见与人类罪犯病变相似的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这提示只改变单一途径可能不足以诱发斑块破裂。精神应激是人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见触发因素。我们实验室曾通过颈动脉套管的方法诱发颈动脉斑块形成,并给予慢性精神应激作为触发因素,发现近70%颈动脉斑块发生破裂,表现为纤维帽不连续或埋藏纤维帽,然而附壁血栓形成仍然少见。高致栓状态是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见伴发状态,对病情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Kuijpers等采用高频超声波破坏ApoE-/-小鼠成熟斑块肩部完整性,发现虽然斑块破裂口处迅速发生血小板粘附,但仅形成体积很小的单一血栓。另一方面,Carrie等报道约20%Npc1-/-:ApoE-/-小鼠在主动脉根部斑块出现了附壁血栓,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可能与Npc1-/-:ApoE-/-小鼠体内凝血水平升高有关。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凝血水平相对低下可能是目前ApoE-/-小鼠斑块发生破裂后很少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说:通过给予ApoE-/-小鼠体内过表达凝血酶原增加血液致栓性,联合精神应激作为斑块破裂触发因素,可构建具有高斑块破裂率和高血栓形成率的“双高”动物模型。研究目的1、通过体内过表达凝血酶原、联合精神应激,构建ApoE-/-小鼠颈动脉斑块破裂合并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2、探讨该模型中参与导致斑块急性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机制。研究方法1、构建携带小鼠凝血酶原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ProT),以只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空载体(Ad-EGFP)为对照。2、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动物实验分为四部分,共采用170只雄性ApoE-/-小鼠,所有小鼠均于12周龄时进行颈动脉套管术,实验全程给予高脂饮食:第一部分(n=20):为观察腺病毒转染效率及时间变化,20只ApoE-/-小鼠于颈动脉套管术后11周经尾静脉注射转染Ad-ProT(5×109ifu),分别于转染前、转染后4天、1周、2周和3周各取材5只小鼠,观察各时间点腺病毒转染效率及分布;第二部分(n=104):为观察凝血酶原过表达联合精神应激对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影响,104只ApoE-/-小鼠于颈动脉套管术后11周随机分为以下4组:(1)凝血酶原过表达+精神应激组(Ad-ProT+Stress组,n=26):转染Ad-ProT,并进行精神应激;(2)凝血酶原过表达组(Ad-ProT组,n=26):只转染Ad-ProT,不进行精神应激;(3)精神应激组(Stress组,n=26):转染Ad-EGFP,并进行精神应激;(4)对照组(Unstress组,n=26):只转染Ad-EGFP,不进行精神应激。所有小鼠均于颈动脉套管术后11周经尾静脉注射进行相应腺病毒转染;术后12周Ad-ProT+Stress组和Stress组小鼠进行为期两周的限制性精神应激,6小时/天,5天/周;末次应激结束后(即套管术后14周),所有小鼠均行安乐死,留取组织和血液标本。第三部分(n=32):为了验证Ad-ProT+Stress组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ACS患者临床常用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否适于本模型,32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以下两组:(1)Ad-ProT+Stress组(n=16):干预措施与第二部分Ad-ProT+Stress组同;(2)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anti-platelet组,n=16):腺病毒转染和精神应激方法同Ad-ProT+Stress组,并于术后11周—14周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5mg/kg/d,氯吡格雷25mg/kg/d)灌胃。套管术后14周所有小鼠均进行安乐死,留取组织和血液标本。第四部分(n=14):为观察相同程度的凝血酶原过表达联合精神应激是否可以诱发较小负荷颈动脉斑块出现斑块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14只ApoE-/-小鼠于套管术后6周进行尾静脉注射转染Ad-ProT,术后7周开始进行限制性精神应激6小时/天,5天/周,共两周。术后9周,所有小鼠行安乐死,留取组织和血液标本。3、血液凝血状态评价:(1)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中凝血酶原活性;(2)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血液凝血水平;(3)分别以CD41和CD62P作为血小板和活化血小板的标记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水平。4、病理学检测:颈动脉斑块连续切片,并进行病理学染色、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等,观察以下指标:(1)腺病毒转染效率;(2)颈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基底膜断裂等发生情况;(3)斑块负荷;(4)斑块内脂质、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量;(5)斑块内炎症因子(IL-1β、IL-6、MCP-1)表达水平;(6)斑块内细胞凋亡程度。5、分子生物学检测:(1)对颈动脉斑块组织进行小鼠动脉粥样硬化PCR芯片检测,观察各组小鼠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8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2)Western blot法检测颈动脉斑块组织中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ro-)MMP-2、(pro-)MMP-9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血液凝血水平Ad-ProT转染4天后,小鼠血浆中凝血酶原活性显著高于转染前,转染15天后达到高峰,转染22天后上述各指标仍高于转染前。2、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及斑块内出血发生情况Ad-ProT+Stress组14只小鼠中10只(71%)出现颈动脉斑块破裂,并形成富含血小板和纤维素的附壁动脉血栓,其中5例同时出现新、旧血栓,提示斑块不止一次发生破裂。另外,4只(28.6%)小鼠颈动脉斑块出现较大范围斑块内出血,其中3例与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合并存在。其他三组斑块急性事件发生率远低于Ad-ProT+Stress组小鼠。Unstress组14%(2/14)出现颈动脉斑块埋藏纤维帽,未血栓形成。Stress组虽有71%(10/14)颈动脉斑块发生破裂,包括14%(2/14)新鲜斑块破裂和57%(8/14)埋藏纤维帽,但仅14%(2/14)形成血栓。Ad-ProT组21%颈动脉斑块(3/14)出现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其中14%(2/14)合并出现斑块内出血。3、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与斑块易损性与Unstress组相比,Ad-ProT+Stress组和Stress组小鼠颈动脉斑块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炎症因子MCP-l、IL-1β、IL-6等表达显著增多,MMP-2、MMP-9原型及活化形式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与Unstress组相比,Ad-ProT组小鼠颈动脉斑块内MMP-2、MMP-9和炎症因子MCP-1、IL-6表达水平也呈一定程度增高,胶原纤维含量略低,但变化程度低于Ad-ProT+Stress和Stress两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PCR芯片结果显示Ad-ProT+Stress和Stress两组小鼠颈动脉斑块组织中AS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较一致,与Unstress组相比,均有9种炎症相关因子和1种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上调,2种抗凋亡基因表达下调。Ad-ProT组小鼠颈动脉斑块组织中5种炎症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亦高于Unstress组,但上调幅度低于Ad-ProT+Stress和Stress两组小鼠。与Unstress组相比,Ad-ProT+Stress和Stress组小鼠颈动脉斑块内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53.8±3.8%和51.2±3.8%vs.23.9±4.2%,P<0.001),Caspase3活化增多。Ad-ProT组在斑块内凋亡细胞比例以及Caspase3活化与Unstress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4、Ad-ProT+Stress组小鼠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模型的验证采用相同干预措施重复Ad-ProT+Stres组,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发生率为69%(11/16),其中31%(5/16)同时合并新、旧血栓存在。另外,25%(4/16)颈动脉斑块出现较大范围斑块内出血,且均合并存在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这些结果与前次Ad-ProT+Stress组结果相近,提示该模型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较好。与Ad-ProT+Stress组相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血小板活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发生率亦显著降低(70%vs.19%,P<0.005)。两组颈动脉斑块负荷、斑块内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脂质和胶原含量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等指标并无显著差异。5、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与斑块负荷的关系虽然给予相同强度精神应激和凝血酶原过表达,但斑块负荷较小的Ad-ProT+Stress-9wks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发生率仅为14%(2/14)。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Ad-ProT+Stress-9wks组颈动脉斑块负荷明显小于Ad-ProT+Stress-14wks组,但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颈动脉斑块的负荷与Ad-ProT+Stress-14wks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别;统计分析该研究中所有破裂斑块的负荷,发现79%发生于横断面面积狭窄率为75%-100%的病变,21%发生于面积狭窄率为50%-74%的斑块,在面积狭窄率<50%的病变中未发现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迹象,提示斑块急性事件与斑块负荷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1、通过在已形成成熟颈动脉斑块的ApoE-/-小鼠体内过表达凝血酶原增加血液致栓性,并以精神应激为斑块破裂触发因素,可成功构建具有高斑块破裂率、高血栓形成率的“双高"AS动物模型;2、该动物模型中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斑块不稳定性增加、斑块负荷较大以及血液致栓状态有关;3、斑块不稳定性增加可能与斑块内细胞凋亡增多、炎症反应加重、MMPs活化增强有关;4、该模型易重复,较稳定,与人类冠脉罪犯病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背景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与其他凝血因子不同,TF主要由血管壁细胞表达,是组织致栓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内TF含量极其丰富,在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坏死核心及胆固醇结晶周围均呈高表达状态,具有很高的促凝活性。斑块内TF含量和促凝活性是人类冠脉AS病变斑块致栓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中TF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当斑块发生破裂时,斑块内TF暴露于血液中,与循环中的FⅧa结合,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斑块破裂处形成动脉血栓;斑块还向局部循环中释放有促凝活性的TF微颗粒和可溶性TF片段,这种循环中的TF,增加了病变局部血液致栓性,有助于促进损伤处血栓形成。论文Ⅰ中我们已证实ApoE-/-小鼠血液凝血水平相对不足是以往ApoE-/-小鼠AS动脉模型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少见的重要限制因素,同时也提示了斑块与血液间相互作用在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提出,在斑块与血液的相互作用中,如果增加ApoE-/-小鼠斑块致栓性,是否可同样诱发高发生率的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F/FⅧa复合物除了参与经典的凝血反应外,还可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介导参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肿瘤相关研究证实TF/FⅧa/PAR2途径可促进炎症因子表达、瘤体内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瘤体生长和肿瘤转移等。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体外研究表明,TF/FⅧa复合物可通过PAR2介导多种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增多。新生血管形成和炎症反应增强是斑块易损性增加的重要机制。这些研究提示,TF可能通过TF/FⅧa/PAR2途径对斑块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以下假说:TF一方面作为AS斑块致栓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当斑块发生破裂时通过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损伤处形成血栓并促进血栓生长,另一方面可能通过TF/FVIIa/PAR2途径影响斑块易损性甚至斑块最终结局。研究目的1、通过过表达TF增加斑块致栓性,联合精神应激,构建具有高斑块破裂率和高血栓形成率的ApoE-/-小鼠AS动物模型;2、分别从动物和细胞水平探讨TF通过PAR2介导对斑块稳定性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课题共分为四部分实验:体内研究一:TF过表达联合精神应激诱发ApoE-/-小鼠颈动脉斑块急性事件发生1、构建携带小鼠TF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TF),以只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空载体(Ad-EGFP)为对照。2、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48只雄性ApoE-/-小鼠于12周龄时进行颈动脉套管术,实验全程均给予高脂饮食。术后11周所有小鼠随机分为以下两组:(1)组织因子过表达组(Ad-TF组,n=24):转染Ad-TF;(2)对照组(Ad-EGFP组,n=24):转染Ad-EGFP.所有小鼠均于术后12周(即转染后1周)开始进行为期两周的限制性精神应激,6小时/天,5天/周;末次应激结束后(即套管术后14周),所有小鼠均进行安乐死,留取组织和血液标本。3、病理学检测:颈动脉斑块连续切片,并进行病理学染色、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等,观察以下指标:(1)腺病毒转染效率;(2)颈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等发生情况;(3)斑块内脂质、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量;(4)斑块内炎症因子IL-1p、IL-6、MCP-1等表达水平。4、分子生物学检测:(1)对颈动脉斑块组织进行小鼠动脉粥样硬化PCR芯片检测,观察两组小鼠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8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2)Western blot法检测颈动脉斑块组织中TF、PAR2表达水平。5、血液学检查:(1)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血液凝血水平;(2)酶法检测血浆中血脂水平。体外研究一:T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1)为观察TF与FⅧ形成复合物(TF/FⅧa)后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设以下两组:1)TF/FⅧa组:向培养基中加入FⅧa,用量梯度为10、100、200nM;2)空白对照组:加入与TF/FⅧa组干预因素等体积的PBS继续培养12小时后,收集细胞,进行qRT-PCR分析,检测体内研究一中PCR芯片筛选出的炎性因子基因(即Ccl2、Il4、Csf2、Lif、Itga2、Selplg) mRNA表达变化;(2)为观察TF/FⅧa对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是否与凝血途径相关,采用凝血酶抑制剂PPACK特异性抑制凝血途径,设以下三组:1)TF/FⅧa组:向培养基中加入FⅧa100nM:2)TF/FⅧa+PPACK组:向培养基中加入PPACK,用量分别为1、10、50uM,2小时后加入FⅧa100nM;3)对照组:加入与实验组干预因素等体积的PBS。继续培养12小时后收集细胞,qRT-PCR检测上述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3)为观察TF/FⅧa对细胞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受体PAR-1或PAR-2的关系,设以下几组:1)对照组:加入与实验组干预因素等体积的PBS;2)TF/FⅧa组:向培养基中加入FⅧa100nM;3)TF/FⅧa+SCH79797组:向培养基中加入PAR-1特异性抑制剂SCH79797,用量分别为10、100、200nM,1小时后加入FⅧa100nM;4)PAR1AP组:向培养基中加入PAR1AP(TFLLR-NH2),用量分别为10、100、200uM;5)TF/FⅧa+ENMD-1068:向培养基中加入PAR-2特异性抑制剂ENMD-1068,用量分别为1、5、10uM,1小时后加入FⅧa100nM;6)PAR2AP组:向培养基中加入PAR2AP(SLIGKV-NH2),用量分别为10、100、200uM;继续培养12小时后收集细胞,qRT-PCR检测上述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体外研究二:炎症因子对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TF表达的影响(1)为观察LPS是否可以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TF表达及与MAPK通路的关系,设以下几组:1)对照组:加入与实验组干预因素等体积的PBS;2)LPS刺激组:向培养基中加入LPS,用量分别为1、10、100、200、500ng/ml;3)LPS+Erkl/2特异性抑制剂组:向培养基中加入Er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用量为1uM,1小时后加入LPS100ng/ml;4)LPS+p38特异性抑制剂组:向培养基中加入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用量为1uM,1小时后加入LPS100ng/ml;5)LPS+JNK特异性抑制剂组:向培养基中加入JNK特异性抑制剂.JNK inhibitorⅡ,用量为1uM,1小时后加入LPS100ng/ml;继续培养12小时后收集细胞,进行RT-PCR分析,检测各样本中TFmRNA表达水平;(2)为观察TF/FⅧa刺激细胞后的上清液是否可以影响TF表达,共设以下几组:1)空白对照组;2)LPS刺激组: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LPS,用量为100ng/ml;3)TF/FⅧa上清液孵育组:收集FⅧa100nM刺激平滑肌或巨噬细胞的培养上清,并加入到新的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4)上清液对照组:收集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到新的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继续培养12小时后收集细胞,进行RT-PCR分析,检测各样本中TFmRNA表达水平;体内研究二:TF/FⅧa/PAR2途径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1、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72只雄性ApoE-/-小鼠于12周龄时进行颈动脉套管术,实验全程均给予高脂饮食。术后11周所有小鼠随机分为以下三组(每组24只):(1)Ad-TF组(n=24):转染Ad-TF;(2)Ad-TF+PAR2拮抗剂组:转染Ad-TF,并于11周-14周腹腔注射PAR-2拮抗剂ENMD-1068;(3)Ad-EGFP:转染Ad-EGFP.所有小鼠均于术后12周(即转染后1周)开始进行为期两周的限制性精神应激,6小时/天,5天/周;末次应激结束后(即套管术后14周),所有小鼠均进行安乐死,留取组织和血液标本。2、检测指标(1)对颈动脉斑块连续切片,并进行病理学染色、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等,观察颈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及斑块内出血等发生情况;斑块内主要成分包括脂质、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量及炎症因子(IL-1p、IL-6、MCP-1)等浸润情况;(2)对颈动脉斑块组织进行qRT-PCR分析,检测体内研究一中PCR芯片筛选出的基因(即Ccl2、Il4、Csf2、Lif、Itga2、Selg、Lamal、Serpinel、Serpinb2)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组织因子过表达效果至实验结束时,小鼠颈动脉斑块中仍有较多GFP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TF组小鼠斑块组织TF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Ad-EGFP组。2、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及斑块内出血发生情况Ad-EGFP组小鼠75%(9/12)出现颈动脉斑块纤维帽断裂征象,但仅17%(2/12)形成附壁血栓;斑块内出血发生率为17%(2/12),均与斑块破裂合并存在;8%小鼠(1/12)颈动脉斑块中可见少许新生血管形成,未查见与斑块内出血相关。Ad-TF组12只小鼠中有8只(67%)出现颈动脉斑块破裂,且均形成附壁动脉血栓。8只小鼠(67%)颈动脉斑块出现斑块内出血,其中1例与斑块破裂有关,4例与斑块内新生血管有关,2例考虑同时与斑块破裂和新生血管形成两种因素均相关。另有2只小鼠颈动脉斑块内形成新生血管,但未查见斑块内出血。统计学分析显示,Ad-TF组小鼠颈动脉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率、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率均显著高于Ad-EGFP组(P<0.05)。3、TF基因过表达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两组小鼠在斑块负荷及斑块内主要组成成分含量等指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d-TF组颈动脉斑块内炎症因子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d-EGFP组(P<0.05)。小鼠动脉粥样硬化PCR芯片结果显示,与Ad-EGFP组相比,Ad-TF组小鼠颈动脉斑块组织中共有6种炎性反应相关基因(Ccl2、Il4、Csf2、Lif、Itga2、Selplg)、1种细胞外基质(Lamal)和2种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Serpinel和Serpinb2)表达明显上调(P<0.05)。4、TF/FVⅡa/PAR2通路对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1)体外研究发现TF/FⅧa复合物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增加Ccl2、Il4、Csf2、Lif、Itga2和Selplg等基因mRNA表达水平。(2)凝血酶抑制剂PPACK不能抑制TF/FⅧa对上述基因表达的影响,提示TF/FⅧa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凝血途径无关。(3)TF/FⅧa上调上述基因表达的作用能够被PAR2拮抗剂ENMD-10685uM和10uM所抑制;PAR2激动剂能够剂量依赖性上调Ccl2、Il4、Csf2、Lif、Itga2、Selplg等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虽然PAR1激动剂能够上调部分基因(Ccl2、Itga2、Selplg)的mRNA表达水平,但PAR1拮抗剂SCH79797200nM不能抑制TF/FⅧa对上述基因表达的影响。这些结果提示,TF/FⅧa对上述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是由受体PAR2介导,而不由PAR1介导。5、炎性因子对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TF基因表达的影响(1)LPS能够剂量依赖性上调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TF表达水平;Erkl/2、p38和JNK等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LPS上调TF表达的作用;(2) TF/FⅧa刺激细胞24小时培养上清中MCP-1、IL-6等炎性因子含量显著升高,采用该上清液孵育细胞12小时后,细胞中TF表达水平显著上升,提示TF与炎症因子间存在互相促进作用,从而形成炎性和致栓性自我放大的恶性循环。6、TF/FⅧa/PAR2途径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与Ad-TF组相比,Ad-TF+PAR2拮抗剂组小鼠颈动脉斑块组织中Ccl2、Il4、Csf2、Lif、Itga2、Selplg、Lamal、Serpinel和Serpinb2等mRNA表达水平呈一定降低趋势,部分基因表达水平仍高于Ad-EGFP组。该组小鼠(n=12)虽然颈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发生率(7/12,58%)与Ad-TF组无显著差异,但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率(4/12,33%)和斑块内出血发生率(3/12,25%)均显著低于Ad-TF组(P<0.05)。结论1、通过给予ApoE-/-小鼠TF过表达增加斑块致栓性,联合精神应激,可构建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率较高的AS动物模型;2、除增加斑块致栓性外,TF还通过PAR2介导增加斑块内炎症反应,而炎症状态也能增加斑块组成细胞即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TF表达,从而形成局部炎症反应和促凝活性的自我放大效应,加重斑块不稳定性和致栓性;3、TF通过PAR2介导促进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增加斑块不稳定性,促进斑块内出血等急性事件发生;抑制斑块内PAR2活性,能够减少斑块内炎症浸润,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并减少斑块内出血发生率。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公司的不断成长与壮大,股权日渐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法律表现形式。如同商品所有权、债权的交易和流转,量大面广的股权流转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社会的重要法律现象。但由于
本文以出租车模拟计价器设计的实例,详细介绍了Proteus的特点、使用方法以及Proteus在单片机系统硬、软件开发与仿真的应用,它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电子
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推动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房屋建筑有了新的要求,所以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涌现出很多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产业发展中,财务管
目的: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长骨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对这种肿瘤的治疗中,人们发现其常常会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并最终导致治疗失败,但其耐药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所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老年带状疱疹(HZ)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疱疹痊愈30 d后是否存在病变区疼痛,将其分为PHN组与非P
本文追溯“德国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以北大德国:之学系的建立为个案研究对象,考镜源流,尽可能复原当时在蔡元培改革北大的背景下,德国文学系作为一个新建学科的过程,并由此探
<正> CO2激光的高温和光化作用,可破坏细胞的结合力,使组织产生局限的气化。我院用于治疗黑色素痣800例,其中男性204例,女性596例。面部598例,其它部位202例,直径小于1厘米68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正面临困境,幸福盛提升迟滞于经济社会发展,使共享发展成果面临阻力。其深层根源在于生活已被资本、技术及其背后的工具理性等现代性因素隐秘地控制,生活成了手
"你们看,这是四季青公司给我发放的订购金。"说话间,达拉特旗王爱召镇杨家营子村农民赵四乃拿出一张存折高兴地递给记者。3月26日,鄂尔多斯市四季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给以赵四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高危妊娠对象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高危孕妇2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重管理不同分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