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Bayes判别分析对尽早发现并鉴别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肾毒性损伤3种常见的并发症的临床价值。以期利用Bayes判别统计分析这一无创,快速和便捷的方法早期发现肾移植术后造成尿量骤减的并发症。方法从677个肾移植病例中收集到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伴上述3种并发症的125例患者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方程组100例和检验组25例。对方程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利用Bayes判别分析的方法进行指标筛选,建立诊断模型,得到3种并发症诊断公式。将检验组临床资料带入建立的数字模型得到判别诊断。判别诊断与临床最终诊断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率。结果采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3种常见的可引起尿量突然减少并发症的诊断模型:急性排斥反应y1=-162.384+1.350x1(年龄)-6.329x3(尸肾)+27.073x5(肾肿胀)+11.094x6(关节痛)-42.288x7(血药)+15.821x8(发生时间)+5.444x9(血压)-0.978x10(体温)+14.824x15(血钾)+14.038x16(血尿素氮)+41.856x17(血肌酐)+13.105x18(尿量);急性肾小管坏死y2=-111.755+3.678x1(年龄)+0.267x3(尸肾)+4.845x5(肾肿胀)+0.106x6(关节痛)-37.255x7(血药)+8.382x8(发生时间)+5.827x9(血压)-2.157x10(体温)+8.177x15(血钾)+13.757x16(血尿素氮)+38.798x17(血肌酐)+9.600x18(尿量);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肾毒性损伤y3=-120.512+2.690x1(年龄)-2.245x3(尸肾)+18.833x5(肾肿胀)-1.353x6(关节痛)+41.266x7(血药)+9.192x8(发生时间)+1.341x9(血压)+0.724x10(体温)+5.739x15(血钾)+8.995x16(血尿素氮)+24.532x17(血肌酐)+20.531x18(尿量)。经检验组验证判别函数赋值对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肾毒性损伤鉴别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100%和90.9%,总正确率为93.6%。结论通过分析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3种常见的可以引起尿量突然减少并发症临床指标,建立起Bayes判别分析模型能够对这3种并发症早期鉴别和诊断,在临床工作中能够起到早期诊断和检验量化的作用。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查阅、收集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2007年1月-2011年5月拟进行肾移植手术病历。根据病案号进行随机编号:有55名肾移植受者因为在肾移植术后前三个月内至少发生过一次急性排斥反应而被选为排斥组,100名术后6个月内未发生排斥反应的受者为对照组。为了排除围手术期影响受者恢复因素的差异,两组病人首先进行对比,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受者的VDR基因型和病历均分别仔细的研究。结果BsmI和ApaI基因型的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例数和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有统计学差异(BsmI:p=0.022,ApaI:p=0.018),FokI和TaqI基因型受者无显著差异(FokI:p=0.105,TaqI:p=0.089)。有“bb”,“aa”和“bbaa”基因型的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较差,特别是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aa:p=0.042bbaa:p=0.029)。结论VDR的等位基因“b”和“a”可以被认为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基因,“aa”和“bbaa”两种基因型的受者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较慢可能性较其他基因型高。目的实验目的是研究肾移植术后,VDR基因型中FokI和ApaI两个亚型多态性与人CMV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查阅、收集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2007年1月-2011年5月拟进行肾移植手术病历。根据病案号随机编号:随机挑选98个肾移植手术患者。仔细研究他们术后三个月内外周血标本和病历。用PCR-RFLP法发现了30例“FF”型受者,47个“Ff”受者和21个“ff”受者。同时发现12个“AA”型受者,36个“Aa”受者和50“aa”受者。为了排除围手术期影响肾移植受者恢复因素的差异,按照基因型不同进行仔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CMV病毒阳性确诊人CMV病。根据两种VDR基因型的各个亚型分组,对比它们人CMV病发病率。结果两个VDR基因型影响预后的常见因素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FokI基因型的人CMV发病率有差别,含有“ff”型受者得人CMV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含有“FF”型受者人CMV病发病率明显较低(p=0.016)。ApaI基因型与人CMV病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245)。结论VDR的等位基因“f”可以被认为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发生人CMV病的风险基因,含有“ff”这种基因型的受者移植术后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可能性高。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常用的免疫抑制方案诱导移植免疫效果的关系,并且讨论利用基因多态性来讨论免疫抑制方案诱导免疫耐受失败可能性。方法:查阅、收集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2007年1月-2011年5月拟进行肾移植手术病历。根据病案号随机编号:随机挑选15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55例患者接受TAC方案,98例患者接受CsA方案。所有患者在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他们的VDR基因型和病历均经过认真分析:血肌酐清除率,免疫抑制剂减药斜率和血红蛋白恢复时间。结果TAC组的血肌酐清除率,免疫抑制剂减药斜率和血红蛋白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CsA组受者的ApaI亚型多态性血肌酐清除率和免疫抑制剂减药斜率有统计学差异(CRH=6.712,p=0.034;ISH=7.410,p=0.029)。结果VDR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Tac方案诱导免疫耐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VDR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CsA方案诱导免疫耐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aa”型受者肾移植术后如果接受CsA方案,其移植肾恢复缓慢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