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萌发对其营养成分及豆腐制品品质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xue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原产于中国的豆科植物,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而深受全球各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大豆中还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如植酸、脂肪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这些物质的存在不仅影响大豆营养素的吸收,有的还影响豆制品的感官品质。因此进一步改善大豆制品的营养和口感,是大豆制品加工的重要问题。本课题以东北大豆为原料,借鉴民间芽豆加工的传统方法,通过萌发处理改善大豆营养,研究大豆的吸水萌发规律、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营养改善的萌发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方法对大豆浸泡萌发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浸泡的料液比和浸泡温度比较其对大豆吸水率、萌发率以及萌发势的影响;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大豆浸泡萌发过程水分的分布与迁移,确定大豆萌发浸泡所需条件,结果显示:大豆浸泡萌发适宜温度为25℃、料液比为1:2,浸泡时间为6h。2、测定了萌发大豆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其成分变化趋势如下:在20℃、25℃、30℃的条件下,0~48 h萌发过程中,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从34.87%上升至36.33%(20℃)、36.72%(25℃)以及37.32%(30℃);大豆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 4.54%(20℃)、4.56%(25℃)、3.73%(30℃),其中在 0-32 h,萌发大豆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32 h后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萌发大豆还原糖分别增加了 0.53%(20℃)、0.48%(25℃)、0.37%(30℃);萌发大豆膳食纤维的含量在25℃和30℃的萌发条件下,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 2.99%(25℃)和 4.05%(30℃),而在20℃条件下,萌发大豆膳食纤维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相同萌发条件下,温度越高,大豆的膳食纤维含量越高;萌发大豆GABA的含量随时间显著增加(p<0.05)。3、研究了大豆萌发过程中抗营养因子的变化。萌发过程中抗营养因子变化趋势如下:在20℃、25℃、30℃的条件下,0-48h萌发过程中,胰蛋白抑制剂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胰蛋白酶抑制剂分别下降了:9.72%(20℃)、12.63%(25℃)和 19.25%(30℃);脂肪氧化酶含量分别降低了 21.9%(20℃)、28.8%(25℃)、25.1%(30℃);脲酶含量降低了 2.4%(20℃)、1.7%(25℃)、5.7%(30℃);大豆植酸分别降低了 3.3%(20℃)、5.0%(25℃)、5.5%(30℃)。4、结合大豆萌发过程中营养及抗营养因子变化趋势设计正交试验,以豆腐的品质、感官、得率、持水性为评定指标,对大豆萌发工艺进行优化,得出大豆萌发较优的工艺条件是:萌发温度为25℃、萌发时间为32 h。在此条件下与传统豆腐对比,发现萌发大豆豆腐的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含量均显著低于传统豆腐含量。
其他文献
<正>推荐度指数★2017年初,四川省委推出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清单制+责任制’信息化平台",依托四川党政网,在省委改革办建立指挥中心,设立9个专项小组、主要省直部门和21个
教语文,主要是教出语文"三趣"——情趣、智趣、理趣。情趣、智趣、理趣,分别指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感层次的趣味、智慧智能层次的趣味和理性逻辑层次的趣味。教出语文"三趣",就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具备知识产权意识及相应知识成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党的
1鲜药的特点与优点传统中医药专家认为:鲜药在性味上,药性更突出,比如寒凉之性鲜药较干品偏凉偏润;芳香辛窜气味的鲜药较干品味厚力峻;鲜药的药汁鲜纯、汁多,其润燥之性明显强
<正>当前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互联网金融"不管在IT领域还是金融业界都成了热门词汇。2014年底仅网络借贷行业,机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多家,成交金额达3000多亿
循环水补水泵通过永磁耦合器技术的改造,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永磁耦合器具有结构简单、平滑无极调速、运行可靠、环境适应性好的优点。
为研究化学除磷药剂的种类及投加浓度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以人工配制废水为进水,通过长期试验,分别考察了FeCl3和A
目的:温水擦浴与冰袋冷敷两种物理降温措施对发热幼儿降温效果的对比。方法:将82例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子温水擦浴,对照组予冰袋冷
近年来,知识管理的发展引起了图书馆员和图书馆的高度关注。本文将回顾知识管理的发展过程,并比较信息与知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区别。本文还将探究图书馆员/图书馆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