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东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大地构造位于郯庐断裂带以东,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在此处交汇。胶东地区地层主要由胶东群、荆山群、粉子山群、蓬莱群等变质岩组成;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出露有玲珑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昆崙山花岗岩等,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生代燕山期,新生代岩浆活动较弱,岩浆岩分布较少,主要以喷溢或浅成侵入为主;构造以断裂为主,区域内NE向断裂构造分布广泛,是重要的导岩导矿构造,控制了岩浆岩的展布和矿床的分布。胶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其黄金储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胶东地区金矿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中生代燕山期(100—120Ma),且矿脉延深较大,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繁多,但大多可归纳为蚀变岩型或石英脉型金矿。其中焦家蚀变岩型金矿田与玲珑石英脉型金矿田均为世界著名的典型矿床。本文运用幔枝构造理论结合板块运动学说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胶东地区构造格架的形成及演化。认为伊泽奈崎板块早白垩世对东亚大陆的高速、低角度俯冲作用造成了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左行平移运动,而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控制了胶东地区NE向左行压扭性断裂构造的形成;随后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北漂移,东亚大陆受到太平洋板块的正向俯冲,胶东地区岩石圈上供,区域应力场由早期的挤压作用转变为拉张作用,断裂构造也由左行压扭性转变为张性。板块运动使胶东地区隆升为高原地貌,但其实际地貌却为一盆多山的盆岭耦合地貌。幔枝构造理论认为,胶东地区之下存在一个以胶莱盆地为中心的地幔亚热柱,亚热柱向上侵位造成了岩石圈受热熔蚀,形成了胶莱盆地。而其顶冠处的地幔物质受岩石圈阻挡,便沿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向外拆离流变。地幔物质的侵入所引起的大规模的中、基性岩浆活动,使外围造山带迅速隆升形成幔枝构造。而成矿物质迁移至造山带轴部时,受持续活动的韧性剪切带所切割,便沿剪切带向上迁移,并在幔枝构造中有利的构造扩容带内富集、沉淀成矿,从而形成胶东地区广泛分布的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