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的“三个平面”对汉语句子认知加工的影响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oi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子的认知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以主动宾句、“把”字句和话题句为研究对象,探讨语法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和语用对母语者和韩日留学生认知加工汉语句子的影响。研究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整个研究包括两个实验,使用动窗阅读范式完成。 实验一是语法判断作业。被试需要判断被探测的名词是所呈现句子动作的发出者还是接受者,并按键反应。对汉语句子进行认知加工时,句法和语义、语用对母语者和韩日学习者都有影响:(1)对于母语者,语义的影响比句法、语用大;对于韩日学习者,语义的影响比句法、语用小。(2)句法线索中词序的作用强度大于“把”字标志。名词生命度和施受类型语义搭配一致具有提取优势,有生命名词具有提取优势。(3)语用焦点具有提取优势,话题较难被提取。 实验二是句子表层表征再认作业。在作业一结束10分钟后,要求实验一的每个被试进行再认回忆,被试需要判断实验二出现的句子在实验一是否呈现过,并按键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对汉语句子进行再认加工时,表层表征和命题表征对母语者和韩日学习者都有影响:(1)母语者和韩日学习者主要依靠命题表征再认句子。(2)表层表征有一定作用,它对母语者的影响比对韩日学习者大。表层线索中“把”字标志的作用强度大于词序。 总之,实验支持了联结主义模型,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汉语句子的认知加工都有影响,三者作用的方式跟它们的强度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对新疆乌鲁木齐9所高校的193名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学情况、科研情况、训练情况、政治思想情况、生活工作待遇和在职培训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大学新生群体的素质差异日益分化,影响了高校教育过程的顺利实施。为了保证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让每一个新生掉队,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教学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师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同一个困惑: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初、高中物理在教学内容、思维方式、能力要求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