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流控芯片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它集样品的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简便、高效、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在生化分析、疾病诊断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外,在记忆存储、信息安全、加工制造等方面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当前微流体通道主要以光刻、刻蚀和软光刻等加工技术,通过键合工艺实现微通道的封装。一般步骤多,工艺复杂,而且制造出来的微通道内表面粗糙度比较大,对微通道的流通传输特性影响很大。所以,能够实现一步化制造内表面光滑的微通道对微流体芯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课题将探索一种新型的基于毛细力辅助的静电诱导光刻这一液体成型微加工方法来制造表面光滑的微流体通道。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静电诱导技术进行研究。静电诱导光刻技术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光刻技术,它不需要传统光刻技术的曝光、显影等过程,而是借助静电力作为驱动力驱动液体聚合物薄膜实现微结构的成型。研究了薄膜的稳定性与在静电场作用下薄膜表面形貌的演化。针对后期的实验研究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在特定的极板时液体聚合物薄膜的演化行为,寻求完整复制极板结构的条件。其次,采用有限元软件中的相场方法建立了微流体通道成型过程的瞬态仿真分析模型,对聚合物润湿角、液体薄膜厚度、极板形貌等相关的重要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润湿特性是微通道成型的重要条件,否则难以完成微通道的自封装,但对最终结构的形貌或者轮廓影响甚微;液体薄膜的初始厚度对微通道的形成影响不大,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最终成型的微通道的尺寸;极板结构的形貌也会对微通道的成型有着一定的影响,采用结构形貌更加光滑的极板更有利于微通道的形成。最后,对微流体通道的制造进行实验研究。采用UV-LIGA技术并优化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制作了性能较为良好的镍金属极板,作为静电诱导实验的模板;采用PDMS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工艺的研究,验证了微流体通道的一步化制作工艺;通过对PDMS进行预固化的方法改变了聚合物的润湿角,进行静电诱导实验,其结果验证了润湿特性在微通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实验结果还表明毛细力辅助的静电诱导技术在制作中空微胶囊、微透镜等三维中空微结构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