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吸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流动人口的规模日趋庞大,家庭化趋势增强,流动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0~6岁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关键和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学前教育能为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流动儿童的父母由于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和户籍制度的影响,使他们忽视孩子的早期发展,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同时流动儿童不能享受与城市户籍儿童一样的学前教育,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得不到很好的早期教育,这不利于流动儿童的健康发展。通过社会工作链接资源发展流动学前儿童的社区教育,改善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F中心实习的三个多月期间,通过访谈法与观察法对广州市S社区的流动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与需求,通过广州市流动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为平台,探索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做法。一方面,本研究阐述了流动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相关实务现状。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参与F中心开展的亲子早教课堂,评估组员的需求,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上,策划与调整亲子早教课堂的主题活动,观察并记录组员在课堂中的表现,运用家长反馈表对亲子早教课堂的成效进行评估。通过实务研究,笔者发现社工介入流动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实践模式具有立足社区需求,多元主体参与,强调助人自助等优势与特点。笔者对社工介入流动学前儿童社区教育进行总结,归纳出社工运用多种活动方式、注重社区教育的可持续性和充分整合资源的介入经验。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深入反思,发现社工在开展流动学前儿童社区教育时容易出现如服务对象流动性较大、社区的重视程度不够、项目的资金和人才不足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加大政府对流动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和完善服务队伍结构等相关建议,为推动流动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