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研究——以香港、三亚危机事件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产品的空间承载体,其形象在游客做出游决策时起着重要作用。旅游目的地发生的危机事件若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必将对目的地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产生负面评价,严重时会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发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国外学者已经认识到此类问题,并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业危机管理进行了探讨。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也不断出现程度不同的危机事件,并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目的地管理者来说,树立良好的旅游危机管理意识、把旅游危机管理作为目的地管理中常规和重要的管理环节十分必要,也是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的一个新的挑战。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危机、危机管理、旅游危机、旅游危机管理等概念和内涵,进而总结目前国内外旅游危机管理的框架和模式。 本研究选择分别选择在香港、三亚两个中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发生的危机事件作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案例地实地调研、网络调查和网页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其危机管理过程进行还原,分析危机事件的性质,危机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造成的影响,以及目的地应对危机事件、恢复和改善目的地形象所采取的措施和管理手段。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香港旅游危机事件和三亚的旅游危机事件都是在其旅游经营活动中由于诚信问题引起的危机事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香港,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迅速启动危机处理,并通过合理的危机公关的手段将负面事件成功转为对目的地形象下面宣传的机会,体现了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成熟的危机管理能力;旅游目的地三亚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启动了危机管理,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治理不到位,导致危机事件连环发生,目的地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危机处理,对目的地的形象进行恢复。目的地三亚政府通过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提高了旅游危机管理意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野外综合调查,遥感图像分析,地球物理探测,地质打钻等综合调查手段,较为系统的分析了河套平原砷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地质环境要素,气候环境,人类
摘要:股指期货作为一种衍生金融产品,其在中国的推出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直到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在中国正式上市,仍然有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推出股指期货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对此问题表达了笔者的基本观点——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一个必然趋势,并提出了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股指期货 系统性风险 股市稳定    一、股指期货的内涵  股指期货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
银行自动柜员机(ATM)因其操作简单、不受时间限制、方便存取现金等特点,能够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吸引客户,是银行业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良好的ATM区位选址,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