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区域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研究区域产业布局和转移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根据弗农、汤普森等人的论述,梯度转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客观上存在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区域梯度差异;二是存在产业与技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与转移的趋势。产业梯度转移的效果则取决于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流效应的大小。本文的研究背景是:目前,我国客观上存在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而且相同地带的各省份之间及其内部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区域发展失衡,这是产业梯度转移理论适用于我国的基础。但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梯度推移战略时,可能面临许多具体问题,例如,区域地带划分可能过粗、产业结构可能趋同、产业与技术的梯度转移可能出现跳跃等等。所以,能不能有效利用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产业递度转移规律就成为能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首先从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出发,对产业转移的特征与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其次从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出发,对现代产业集群的转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再次,本文重点对我国产业集群的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本文的研究成果是:产业转移理论对我国目前的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本身仍然存在的一定的缺陷,产业集群理论对产业梯度理论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因此将产业集群与产业梯度理论结合起来,共同指导我国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和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