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冬作为我国著名的大宗药材,使用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其作为滋补成分入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药典中论述其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在止咳润肺的中成药中麦冬也是重要成分之一。随着麦冬在四川等地开始规模化种植后,由于麦冬生长过程中病虫草害多发,药农为了确保产量,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施用各种农药。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在麦冬种植过程中也被广泛使用。因此本研究针对以上情况建立了麦冬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以及农药摄入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多效唑的使用对麦冬生理生化及活性成分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优化的Qu ECh ERS前处理方法,结合UHPLC-MS/MS技术,建立了麦冬中108种农药多残留的高通量检测方法。经优化后提取方法为,2g麦冬样品添加10 m L水后,用0.75%(v/v)乙酸乙腈超声萃取15分钟;净化材料为150 mg无水Mg SO4和25 mg C18。农药的线性范围在0.001-0.8 mg/L(r2>0.9901),经过方法验证,超过92%的农药回收率在70-120%之间方法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在1.08-11.91%之间,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32-16.16%之间,且所有农药LOQ范围为0.00001-0.05 mg/kg。该研究开发的麦冬农药多残留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重复性,不仅大大提高了前处理效率,上机后21分钟即可完成检测。2.通过上述建立的分析方法,对60份麦冬实际样品进行农残检测,18%的样品检出了超过5种农药,其中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数量较多,占到总检出农药数量的86%。多效唑的检出率为100%,由于麦冬中没有规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GB 2763-2019中规定的最大的MRL值(0.5mg/kg)相比,6%的样品多效唑残留量超过了该水平。同时对检出率大于10%的农药进行慢性和急性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所有农药的风险均可被接受。多效唑因其毒性较低,慢性摄入风险可被接受。一些农药如仲丁威等,虽然检出率也较高,但因残留浓度较低,摄入风险也较低。进行农药联合暴露分析,HQ<1,说明风险可被接受,但并不是检出率越高或残留量越大的农药对联合暴露风险的贡献就越大,一些残留量较小的高毒农药如甲拌磷砜和克百威等反而应值得注意,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此类高毒农药。3.多效唑施用浓度在0.3 kg/亩-6 kg/亩时,随着浓度增加,多效唑对麦冬株高的抑制作用以及促进块根伸长作用越来越强,可使麦冬地上部株高被抑制28%,促进块根伸长67%。但当浓度为12 kg/亩时,株高的抑制作用和对块根的促生长作用有着显著的减弱,对块根重量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多效唑可引起麦冬细胞壁的增厚,使细胞变小且排列紧密,6 kg/亩多效唑会引起质壁分离以及细胞器缺失现象。多效唑有很好的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其抑制效果与多效唑浓度呈负相关。麦冬中黄酮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块根的表皮,综合考虑施药后残留浓度,促生长效果以及对皂苷黄酮的影响,施用0.7 kg/亩或1.5 kg/亩的多效唑可以在促进生产的同时提高药效成分的积累,减少农民的施药成本,使农民获得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