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烧山油田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油田开发初期产能不到位,水淹水窜严重,产量递减大的特点。火烧山油田及其他老油田的开发实践证明,合理经济地开发一个油田,关键的是认识油藏本身具有的地质特征,从而制定符合油藏本身特点的开采技术政策。造成火烧山油田开发初期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油藏裂缝发育。因此研究认识储层地质特征是保证油田稳产的关键,对于火烧山油田来讲,认识储层裂缝特征以及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则是关键。 因此,为改善火烧山油田开发现状,解决由于裂缝作用表现出的注采矛盾突出问题,实现油田稳产高产,提高最终采收率,必须对裂缝性油藏储层地质特征以及开采过程中的渗流特点有一定的认识,才能通过调剖、堵水、分注等有效工艺解决纵向剖面开采矛盾,找到治理裂缝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最终目的。 论文针对火烧山油田地质及开采特征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①通过对100块岩芯的压汞资料和81块铸体薄片资料的重新整理分析,得出孔隙可分为四种类型,指标显示储层储渗能力极差;压汞曲线表现出裂缝特征以及流动孔隙少,渗吸采收率低等特点。②进行了细分沉积相的研究,认为:沉积体系H1-H32具扇三角洲特点;H33-H4具小型河流三角洲特点,小层沉积复杂,微相变化大。据岩电特点、沉积构造、单层厚度、粒度和碎屑含量分析,共划分了7种亚相12种微相,并作出了H1层-H4层28个小层中26个小层的典型微相图。③深化裂缝特征研究。按其采用方法对裂缝参数进行了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对裂缝的成因、产状、分布进行了研究。④进行火烧山油田开采特征研究。对每个层系的油、水井开采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开采特征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⑤针对开采特征提出了几项主要开采技术措施,并进行了效果分析。取得了如下认识:①裂缝性油藏开发初期可以充分利用裂缝导流能力,采用先期不注水开发,延长无水采油期;在供液能力下降后,在调剖的基础上再注水可有效控制含水比上升;②不同层位不同井开采特征不同,其增产措施方式也不同,单井措施应放在油田整体之中,同时考虑其特殊性,分析各种资料制定不同措施方式;③不同开采阶段控水稳油应有不同的治理方法,裂缝性油藏经过多次调剖堵水措施后可以采用放大生产压差发挥微裂缝渗流作用的方法增油降水;④合理、适度利用裂缝导流能力可以实现油田的高产稳产。 本文对于认清火烧山油田渗吸驱油机理以及影响油田注水驱油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出油藏合理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油田稳产高产,提高最终采收率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