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艺术表现形式,从诞生起就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搬演”作为一种介于现场纪录和虚构之间的纪录片表现形式随着纪录片的诞生而诞生,在纪录片近百年的发展史上与纪录片如影随形。同时,电视纪录片中是否应该存在“搬演”也从纪录片诞生开始就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话题。纪录片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其客观真实的原则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在如今日趋复杂的媒介环境中,人们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于纪录片需求的不断增加,加上来自专题片、故事片等多方面的不断冲击,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中通过“搬演”的形式来表现镜头,编导的主观表达也通过“搬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创作的毕业作品《脚下》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对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是否应该存在“搬演”的形式,以及“搬演”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另外,通过在创作毕业作品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阐释纪录片中“搬演”应该掌握的度以及纪录片编导等创作人员如何在纪录片中进行主观表达,以及如何处理纪录片中客观真实性与创作者主观表达的关系。最后,本文结合笔者拍摄的城市贫困户解阿姨一家三口的真实生活情况来阐释如何处理纪录片中的“搬演”以及纪录片中编导主观意识的表达方式。希望可以通过此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处理“搬演”在纪录片中的作用,引起更加深入的思考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