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组织理论为分析工具,从组织环境、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考察了自清末京师大学堂产生以来中国大学组织特性的历史演变的历程。 本文从大学所处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大学分析其组织环境。本文从大学的使命和具体办学目标分析其组织目标,从大学内部机构设置及其权限划分、大学知识结构两方面考察大学组织结构,从大学的标语、口号、行为、礼仪、庆典、仪式等可观察的现象分析大学师生的价值追求,考察大学组织文化。 本文把清末以来中国大学发展史分为七个阶段,即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时期、建国后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从上述四个方面考察中国大学组织特性的历史演变。中国大学起源于西方中世纪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形成了以知识的发现、传授、传播为目标,以权力分散、重心低下、联结松散为结构特征,以自由自治为文化特征的组织特性。本研究探索大学移植到中国后组织特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同历史时期大学的组织特性在何种程度上得到表现,其成因是什么。从对中国大学发展历史的考察中,理出大学组织特性的演变脉络,以求对中国大学组织变革的未来趋势有所启示。研究发现,清末京师大学堂被当成抵御外辱的工具由政府建立,照搬了日本大学知识结构。但“中体西用”的办学宗旨和“忠孝为本”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清末大学堂没有接受大学内部教授治校体制和自由自治的理念。民国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为国家服务是大学的最高使命,但政权失控为大学的自由自治提供了客观条件,受欧美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思想影响的学者蔡元培等任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大学校长,直接导致了大学教授治校和自由自治的形成,成为大学组织特性表现最充分的时期。建国后加强了政权对大学的干预,为国家建设首先是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大学最高使命。50年代建立起中国共产党对大学的统一领导,按政府机关模式设计大学内部机构,把多学科综合大学改造成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文理科大学和专门学院,知识分子被改造成国家干部,大学教授由领导管理者变成普通劳动者。1958年提出“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政治运动频繁,政权对大学的影响逐步升级。政权干预大学到文化大革命时期走到了极端。要把大学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无序和混乱是这时大学组织活动的最大特征。改革开放后,大学的最高使命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引起大学内部权力布局的变化,党委领导变为校长负责。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内部机构越来越多,党政管理系统膨胀。大学知识结构也由单一走向综合。学科综合焕发大学内部活力,改革开放带来西方思潮大量涌入,大学校园文化一度十分活跃。90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才培养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弥补办学经费不足,除了教学、科研外,大学办起规模庞大的校办产业。高校合并和扩大招生导致巨型大学产生。大学培养目标变化、组织职能增加、规模扩大,使其内部结构更为复杂,党政管理队伍急逮膨胀,知识结构横向扩展,成为20世纪学科最齐全的时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学曾受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面临严重问题。政府政策的调整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大学在世纪之交出现转机。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政府提出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建设一流大学的努力使大学科研倍受重视。从而引发学者对学术自由的呼吁。改革开放20年来,大学陆续建起了学术委员会,但它没有像旧大学教授会那样发挥实质性作用。今天的中国大学依然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失衡。研究发现,行政权力左右中国大学发展百年历程,只在政权失控、学者领导大学时大学本源的组织特性才得以彰显;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直接决定大学的组织目标。而组织目标决定大学内部机构设置和职权划分、学科结构;大学组织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师生行为和价值追求,形成相应的组织文化;而组织文化特别中国传统文化对组织结构和组织目标产生反作用。 目前中国大学的主要问题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行政干预过强。笔者认为,学者民主管几理大学学术事务体制建成之日,就是中国有望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之时。
其他文献
水土流失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已成为中国的头号问题。及时准确地将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分布地最新数据提供给各级政府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是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和决策的基本依据。
近些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内,学习者的个人差异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学习者的各个人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上,其中学习风格更是引起了研究人员和老师的极大兴趣。国外大量实证性
传统的城市空间与生活,是人们在最自然、最舒适的步行交通方式下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因而具有最贴近人性、富含人文精神的空间特征和环境氛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文明、
伴随勃列日涅夫执政始终,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夕才告结束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它的出现和久拖不决,以及政府如何对待来自社会的不同呼声抑或是反对者的声音,尤其是代表社会先
丝素蛋白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不但具有食用价值而且具有药用价值,是理想的功能性食品配料。本论文对以废蚕丝为原料生产功能性食品配料—丝素蛋白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功能性
性爱问题是20年代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现代现象”,其核心是灵肉一致的现代性爱观。现代性爱涉及到人的理性、情感、生理本能的现代转型,因此其在20年代现代人形象变化的过程
权力观是指人们对公共权力(在阶级社会中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来源、性质、目的、配置、行使、监督等问题的认识、判断、评价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根本观点,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权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贡献很大,但是多种因素造成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很困难,本文就这些因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中小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建议。
网络凭借其信息存储容量大、表现形式多样化、高度共享性和扩展性以及交流实时性和便利性等独特的优势,在教育领域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
本文以湖北秭归卡子湾大桥为依托,运用结构仿真分析技术,对斜拉式桁架桥的仿真分析进行了研究。卡子湾大桥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式桁架连续刚构桥,斜拉式桁架是一种较为新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