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一分为三”辨证方法所辨之阴阳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前瞻、阳性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口服中药剂量均为75ml/次,3次/日,三餐后服用。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此方是采用“一分为三”辨证法制定的方药)药物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怀牛膝,煅龙骨,煅牡蛎,白芍,天冬,生麦芽,法半夏,水蛭,生姜。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此方是云南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临床应用的方药)药物组成:黄芪,石菖蒲,当归,桃仁,桂枝,炙远志,赤芍,地龙,红花,水蛭,川芎。两组用药时间均是3周。在疗程结束以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治疗21天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总有效率情况,对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总有效率比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86.7%,P<0.05;NIHSS量表: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83.3%,P<0.05。2、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7天,两组患者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天,两组患者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1天,两组患者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面瘫、眼征、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等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下降,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补阳还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与补阳还五汤加味均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阴阳错杂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且补阳还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临床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加味。4、NIHSS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量表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7天,两组患者的NIHSS量表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天,两组患者的NIHSS量表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1天,两组患者的NIHSS量表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NIHSS量表临床症状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量表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野、凝视、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等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量表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补阳还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与补阳还五汤加味均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阴阳错杂证患者的西医临床症状,且补阳还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临床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加味。6、安全性判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与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阴阳错杂证均是安全有效的;补阳还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与补阳还五汤加味均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阴阳错杂证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且补阳还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临床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加味。表明补阳还五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阴阳错杂证的有效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