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逻辑起点,是由分析传统诚信向现代诚信转换开始的。
传统诚信在道德上的正价值是重义轻利,谋利行为往往为主流道德所不齿;而现代诚、信则建立在普遍的市场观念的基础之上,以双方对契约诚信为规则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传统的交易秩序是与封闭的小农经济相对应的,是建立在个别主义信任基础上的合作秩序,其致命的弱点在于相对封闭,经济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囿于血缘、亲缘、地缘的局限,束缚了经济交往向宽广的范围拓展;与传统诚信不同,现代诚信则建立在普遍的交往关系之上,普遍的交往关系导致了普遍的诚信,并将诚信的范围扩大和提升到法律的范围和层次。传统诚信在广义上虽然也具有社会资本的内涵,但作为一种广义的社会资本,传统所强调的是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价值,而忽视了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诚信则更多的指向了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促进,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器。
本文力图在传统与时代的结合之中,在中西方诚信教育的比较中赋予诚信以新的时代精神,使新时期的诚信成为既继承历史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科学整合。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诚信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对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了缜密的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其可行性,进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即通过整合教育内容来提升中学生诚信教育信度;通过丰富的教育形式来加大中学生诚信教育力度;通过加强教育实践来增加中学生诚信教育效度;通过完善教育制度来增强中学生诚信教育律度。同时,诚信教育的环境,也是本文重点探讨的一个问题:优化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诚信评价体系的完善,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任。
中国现实诚信出现的危机,主要是传统诚信向现代诚信转换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消除诚信危机,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需要人们诚信观念的更新,尤其是对以中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现代诚信观念的打造更为重要。同时,也需要诚信环境和诚信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本文主要以文献综述方法,通过对中学生诚信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些想法。我做了九年的中学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深感诚信品质对学生本人、良好班风、校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