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晚新生代地貌演化与黄河发育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57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以多沙、易淤、善徙、善决而著称于世,特别是黄河中游,一方面缺水少水,另一方面水土又严重流失,因而利用黄河、开发黄河迫在眉睫。 鄂尔多斯是黄河中游构造活动较稳定的地块,虽然它远离青藏高原,但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至少通过两种途径传递到该地区,即通过阿尔金断裂和昆仑山断裂系向东向北传递。阿尔金走滑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它通过祁连山断裂,向东最终与海原六盘山断裂相连,地块的向东走滑最终作用于鄂尔多斯地块,促使其整体抬升及逆时针旋转;另一途径,高原挤压应力通过昆仑山断裂、太白断裂、秦岭断裂向东传递,作用于鄂尔多斯地块,并促使了该地块周边的渭河地堑及山西地堑的发育与扩展。 因而,研究该区黄河水系的形成演化对于了解鄂尔多斯的构造活动、青藏高原的远程效应、进而利用、治理黄河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然而,当前对该地区的河流演化历史存在较大的分歧,严重阻碍了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开展黄河中游水系、地貌的形成演化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本文对黄河中游晚新生代以来地貌演化与河流阶地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基于野外的大量考察,典型剖面样品采集,粒度、磁化率等指标测试分析,以可靠的古地磁、TL等测年数据,初步确立了黄河中游流水地貌演化的过程,并得出以下结论: (1)与青藏高原主夷平面发育一致,黄河中游唐县面发育于22—3.6 Ma,并形成于4.5-3.6 Ma左右,在该面上沉积了典型风成红粘土;在唐县面发育期间,受青藏高原隆升挤压的影响,于~8.4 Ma鄂尔多斯内部保德附近出现构造变形并形成一些规模较小内陆湖泊,并且在湖泊的周围先后发育了流向古湖的古河流,但这次构造活动并没有终止唐县面的发育,鄂尔多斯主体仍处于剥蚀夷平过程中,在湖泊中接受了该时期的相关沉积。 (2)受青藏运动A幕强烈隆升影响,差异性隆升增强,地形出现较大分异,唐县期夷平面最终于3.6 Ma开始强烈解体,保德古湖此时结束湖相沉积,并在湖相地层之上开始堆积风成红粘土;在吴堡唐县面之上,也开始堆积风成红粘土。 (3)在晋陕峡谷的北面于4.9 Ma就开始发育河流,它们流向保德附近的古湖,约3.6 Ma左右再次下切,但随着青藏运动的强烈隆起,唐县面强烈解体,古湖沉积结束,河流也逐渐消失。 (4)3.6-1.2Ma,为黄河水系组织时期,各地以盆地为基准进行溯源侵蚀,形成一些短小的河流,该时期为黄河的形成建立基础。约1.2 Ma,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化分工的不断深化,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已经以各种方式融入并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纵观全球价值链,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一直被控制在全球价值链的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重大,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高效的应用依据,对解决大数据处理的麻烦、提高工作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关于毛泽东研究的西文书目(二)熊道光编译Bennett,GordonandRMontaperto.RedGuard.ThePoliticalBiographyofDaiHsiao-ai.NewYork:Doubleday,1971.267p.G.本涅...
最新出版的国际权威肝脏病学期刊《肝脏学》(Hepatology),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由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