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继续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作为党的灵魂,对党内监督思想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党内监督思想在价值取向、监督心理、规章制度、行为作风以及政党形象五个方面与政党文化的内在要素高度契合。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为研究视角,梳理与评析其党内监督思想发展基本历程,有助于开拓以政党文化推动党内监督工作的新思路。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对党内监督思想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从1921年建党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党内监督思想经历了初步形成、逐步完善以及曲折发展三个阶段,总体上形成了广大党员对党的宗旨一致认同,自律、自省的监督心理,曲折反复的党内监督体制以及日臻成熟的党内外监督模式,从而有力地塑造了勤政爱民、勤政廉明的执政党形象,进一步推动了民主监督的发展。党内监督思想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包括: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要求,党在不同时期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价值认同,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的制度保障。但是,也有一些因素阻碍党内监督思想的发展,主要有:党内民主监督意识孱弱、党内法治传统薄弱、群众监督意识淡化等。为更好地适应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党必须提升党内监督工作实效,结合政党文化建设探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新路径: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创新,更新党内监督理念;提升党员法制观念,强化严于律己的监督心理;构建廉与德的行为文化,树立清廉务实的执政党形象;健全制衡监督机制,全面推进监督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