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浓缩的生态环境兴衰史,也是人类文明随着生态环境的兴衰而兴衰的历史。今天,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一再告诫人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极限,否则就要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建立在科技革命基础之上,以开发廉价化石能源和工业技术装备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在资本无限扩张的本性驱动下对自然贪婪攫取,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增长,但同时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成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应运而生。   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人类正在跨入生态文明的时代。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新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因素。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为依据,系统考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产生的历史过程,揭示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发展生态文明理论;并通过系统梳理西方生态文明观各种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分析我国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发展过程、理论观点和广泛实践,揭示中国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表明: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们转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要求人们转变以往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而且要考虑未来人的利益:不仅要考虑眼前利益,而且要考虑长远利益;不仅要考虑各个民族利益和区域利益,而且要考虑人类利益和全球利益;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要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现代与未来、局部与整体、经济与环境、社会与自然在发展上的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和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就是人们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沉痛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其实践成果。生态文明是由生态和文明两个概念构成的复合概念。广义上的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价值伦理形态。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指人类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开发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言的一个文明方面。   生态文明内涵有机整体论世界观、全面发展的整体价值观、生态伦理道德观、生态科技观和消费观,不仅具有文明的连续性和宽泛的包容性,而且具有生态意识的自觉性、整体协调性、知识性、高效性、有序性、和谐性和公平性等重要特征。生态可以成为文明,只有生态文明才是真正的人类文明。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人类必须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生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原则,以科技革命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坚持生态治理与保护相结合,大力开发和合理利用生态能源,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理论支撑和实践保障。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也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实践过程,推动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学最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生态学中的许多原理或原则,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学的大量成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进化;人与人之间在资源利用、利益分配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是在更全面、更合理、更自觉、更高层次、更长远意义上对以人为中心的目标的一种肯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新一轮的“生态革命”,运行的是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的生态轨迹;达到的是从社会经济的一维繁荣走向“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立体繁荣。从社会的和谐共生、文明的延续及自然活力的维系出发;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社会)之间协调性、和谐性,代内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共生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出发;从整体观、系统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高度来看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从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角度来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生态文明。   生态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生态科技从科技发展的源头上保证生态安全,又在科技利用的过程中保证生态安全,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生态制度通过法律和道德形成两股力量,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循环经济从传统工业化以增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提高科技含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节能降耗、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平衡的生态经济发展方式,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消费。生态经济遵循生态规律,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相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追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把系统的整体效应放在首位,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和超越,坚持以人为本与生态原则的全面统一。这种统一不是以人为本服从于生态原则,也不是生态原则服从于以人为本,而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但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文明思潮。西方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思想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它所要处理的问题是人对自然界抱什么态度的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西方生态文明观的各种思潮可以归纳为两种倾向:(1)“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不是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现代的全球性灾难,而是全球性危机造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灾难,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真正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保护自然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类的利益。人类应该用理性管理自然,让自然不断具有对人的价值;(2)“非人类中心主义”是西方生态文明观的一股新思潮,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并逐渐成为主流,主张扩大伦理关系到自然界的非人类物种,敬畏生命、关爱自然。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都属于狭义生态文明观的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理论与哲学之中。如何认识人,如何认识自然,如何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将这三个问题统一起来考察,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对关系是互动共生的,而“资本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正是造成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相互对立的制度因为,构建生态文明的根本出路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显然属于广义生态文明观的范畴。现代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从本质上讲,中华传统文明的和谐思想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中华民族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和哲学智慧,吸收西方生态文明各种思潮的积极因素,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执政理念。节约能源资源、控制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更加突显了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现阶段遇到了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才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最鲜明和直接地反映出现阶段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意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尽管中国生态文明属于狭义生态文明观的概念范畴,但中国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大进步潮流的交汇之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既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想和发展战略立足于构建广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了广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构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机遇,一种更为理想的道路。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交替性束支阻滞是心室内传导疾病的一种罕见表现。在某些病例,交替性束支阻滞常伴发于 P-R 间期延长和心率增快时,另一些则否。近来,应用希氏束电图及心房调搏方法,证明不完
1978年任继愈提出儒教说以来,有关儒教的争论已经历了三个阶段,重建儒教成为最近阶段的突出主题。陈明提出公民宗教说,认为民间信仰是现代性扩展下儒教重建的最后希望或生长
学位
本文主要致力于对Tarski真理理论(TTT)的哲学特质的考察。   一个理论的哲学特质可能有多种体现,我在本篇论文中主要考虑了TTT的实在论特质以及它与真理符应论的关系。为
自20世纪50年代德国学者克鲁格使用“法律逻辑”这一术语以来,国外先后建立了以亚里士多德三段论逻辑理论等传统逻辑内容为基础的法律逻辑体系,和以一阶逻辑等现代逻辑内容为
作者等对4例获得性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细胞作了电镜观察,证实铁粒沉积于幼红细胞的线粒体内;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发生异常,细胞外形呈菊花样变。中性粒细胞有核浆
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建主控机房为例,详细介绍在机房施工中各项安装工艺要求,从机柜机架安装、设备布局原则、线缆标签定义、线缆布放和插接件制作等方面的设计和施工标准,
人的生存问题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断解释着人,不断追寻着关于人生存的奥秘。人生存的无限丰富性和无穷可能性,使得我们无法为这个问题找到一劳永逸的答案,但是
本文主要阐述了进化思想的产生到传统达尔文主义理论的产生渊源以及进化生物学统一问题的困境和当代科技哲学视角下对进化生物学统一问题的解释。站在生物学家的角度看,对进化
大猿叶甲ColaphellusbowringiBaly是江西南昌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的常发性害虫 ,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菜叶。幼虫共 4龄 ,老熟幼虫在土表活动 ,并在表土下 3~ 5cm处作土室化蛹[1] 。为了寻找到一种非化学防治
“心性”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重视主体性,追究人自身的终极存在,强调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隋唐佛学兴盛,其精密的“空”论大大冲击了儒学以“元善”为根基的心性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