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危机的频发促使IMF以及一些美国的经济学家研究“早期预警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90年代后期,学者们都把研究的重点从发达国家转向了发展中国家,一大批的经济学家,甚至包括一些政府机构都开始研究和使用EWS。随着Kaminsky,Lizondo和Reinhart(1998)、Goldstein,Kaminsky和Reinhart(1999)、Berg和Patillo(2000)研究所取得进展,经济学家们都开始从“信号(Signal)”的角度研究EWS。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学家如Kaminsky和Reinhart开始建立EWS模型以期改进对危机的预测能力。Berg和 Patillo(1999)、Masson,Borensztein,Milesi-Ferretti和Patillo(2000)对这些EWS模型进行优化,从此这些模型也成为IMF官方模型。
除了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以及IMF以外,一些机构及非政府组织也提出了自己的EWS模型,2000年,欧洲的法国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以及私人机构如东方汇理银行构建了自己的模型。而在美国,EWS模型的更是蓬勃发展:联盟储备局以及一些投资机构如J.P.摩根,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花旗证券都建立了自己的模型试图预测货币的大规模贬值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首先讨论货币危机的定义问题以及先后出现的几代货币危机理论;而后重点研究当今国际上最为流行的EWS模型:一是IMF的官方模型,包括KLR、DCSD、FR、STV模型等等,并对这些模型的效果进行比较,另一方面是国际大私人投资银行的模型,包括高盛的GS-WATCH模型,第一波士顿的新兴市场指数CSFA-EMRISAGA,以及德意志银行的DBAC模型,并对这些私人模型的官方模型进行理论上和效果上的比较。
鉴于危机模型对中国的指导意义,本文讨论了EWS在中国的应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GS-WATCH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我们把该模型运用到中国,发现它对中国的危机防范有着自己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基于资本流入和腐败对中国的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进行分析。
最后对货币危机早期预警系统进行总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