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松辽平原西部地处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通过对松辽平原西部植被动态变化的监测分析,不仅反映该区景观生态系统环境的变化特征,而且可以反馈近十几年研究区实施大规模的生态工程的效果,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SPOT-VGT/NDVI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估算了1999~2011年期间松辽平原西部的植被降水利用率(RUE)。在GIS支持下,建立了空间趋势变化分析模型和影响因子分析模型。基于生长季(4-10月)累积NDVI、RUE数据、气象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研究区植被时空格局、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999~2011年,松辽平原西部植被覆盖总体有增加趋势,其中累积NDVI增长趋势明显强于RUE,说明近13年来研究区生态工程项目取得了一定效果。2.研究区气候条件与植被变化有较密切的联系,整体上累积NDVI、RUE与各气象因子关系相反。降水、相对湿度与累积NDVI呈正相关,与RUE呈负相关;而气温和日照时数与累积NDVI呈负相关,而与RUE呈正相关。气象因素与植被变化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3.社会经济因素对植被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且与累积NDVI和RUE的相关性表现一致,整体上社会经济因素与累积NDVI和RUE均呈现正相关,但牲畜头数、粮食产量与RUE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大体上表现为一半正相关,一半负相关。4.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植被时空动态变化的主导因子存在时空差异性,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累积日照时数和人口密度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