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人为CO2排放作为气候问题的主要诱因倍受关注。然而人为CO2的主要排放源-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所占据的比例却居高不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CO2减排困难重重。CO2地质储存以其对CO2排放量较小的限制,仅是处置已排放CO2的优势成为实施CO2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深部咸水层以其广泛的分布,以及巨大的储存潜力成为CO2地质储存的理想储层。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CO2排放问题是目前盆地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开展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中的迁移和转化特征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内的CO2排放问题提供方法指导的实际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石千峰组咸水层为CO2目标储层,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开展构造地层圈闭/水动力储存机理、毛细力储存机理、溶解储存机理以及矿物储存机理的研究,探索了石千峰组咸水层中CO2地质储存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最后,以石千峰组的地质结构为基础,建立了该组的CO2地质储存迁移和转化模型,分析了在实际注入条件下,CO2在该组中的迁移和转化特征。本次研究的成果不仅为开展在石千峰组咸水层中CO2地质储存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而且为其他地区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过程中迁移和转化规律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