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性偏向存在于注意、情绪等很多领域当中,负性偏向是指人们对负性的信息更加敏感;“自我”一直以来被很多心理学家所关注。最近几十年来,很多心理学家对这两大领域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研究将自我和负性偏向结合起来,主要探讨不同时间进程上由不同自我引起的负性偏向情况以及负性偏向的产生机制。实验一选用正性和负性的两种词汇材料,运用自我参照范式,要求被试在不同自我条件下分别判断这些词汇是否符合相应的自我,然后比较不同自我条件下的负性偏向以及被试加工不同自我间的差异。结果发现,三种自我在P2波幅上差异不显著,而在N2波幅上差异显著,现实自我引起的波幅最大,并且存在负性偏向效应,即负性词语诱发的波幅更大。LPC在不同自我条件下波幅差异不显著,但存在负性偏向效应。实验二同样选用正性和负性两种词汇材料,运用“线索-靶”范式操控注意资源,观察注意资源对各ERPs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现实自我条件下的P300最大,N400在无效提示下的波幅更大且负性词语诱发的波幅更大,LPC波幅在自我种类主效应上差异显著,现实自我的波幅最大。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本研究证明了在不同时间进程上,由不同自我引起的注意、情绪和晚期评价阶段的负性偏向是有差异的,并且这种负性偏向的产生是受注意资源的调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