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梨形虫病是由泰勒虫和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蜱传血液原虫病的总称(旧称焦虫病),在我国(包括我区)致病率及其危害最严重的是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多呈急性经过,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为特征,急性病例死亡率较高。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一些省、自治区,在我区广泛流行,其感染率较高,严重威胁养殖牛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弄清该病在托克逊县优势传播媒介(蜱种)及流行的情况显得尤为重要。(1)本试验随机采集托克逊县部分放牧区域的牛体表媒介蜱(N=547只),根据蜱的特征性形态(假头、盾板、气门板、足、距等)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拍照与鉴定,鉴定结果:其中缘璃眼蜱为517只,是该地区的优势分布蜱种,其中麻点璃眼蜱(Hyalomma rufipes Koch)为30只,是该地区的常见蜱种。(2)本实验采用一般病原学检查方法(血液涂片)与PCR诊断方法,对随机采集于托克逊县部分地区的疑似牛血样(n=50),进行了检测、诊断。试验结果:在50份疑似牛血样中,血液涂片检查牛环形泰勒虫病(Theileria annulata)的阳性率为30%(15/50),而PCR检测的阳性率为40%(20/50);其阳性率与动物接种实验(兔)的结果基本一致(34%和40%)。调查发现在托克逊县部分地区该病的发病季节为在每年的3月份开始发病,4~5月份达到高峰,且每年的3~5月该地区媒介蜱较多,7月上旬以后媒介蜱数量较少,故10月以后感染本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