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年一遇极端高温和降水未来变化预估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3683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使得近年来全球不同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社会和自然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多年一遇的小概率极端事件,其影响的破坏性更大。中国作为全球变暖的敏感区,近年来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也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预估未来多年一遇极端温度和降水在不同全球温升水平下的可能变化,评估相关风险,对科学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的最新第六代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多模式模拟的历史和未来日最高温度和日降水资料,基于极值理论的广义极值分布函数(GEV),结合概率加权矩法估计GEV分布关键参数,计算重现期为2-50年不等的极端日高温和日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采用时间切片法选取相对于工业化初期(1851-1900年)全球升温1.5℃、2.0℃、3.0℃及4.0℃的时间窗口,预估了极端事件强度和频率在这4种温升水平下相对于当前气候态1.0°C温升的变化,分析了预估结果对不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路径(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的敏感性。考虑到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多样,以及省级行政区是中国最重要行政单元的事实,本文选取中国32个省级行政区(不含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预估单元,并从极端事件变化对人口暴露影响的角度,评估了各单元未来可能面临的多年一遇极端高温和降水风险的差异,以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提供更具指导性的科学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随着未来全球变暖的加剧,中国各省市的多年一遇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的强度将会持续增强,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当全球变暖达到巴黎协定提出的2.0℃温控目标时,相对于当前气候态1.0°C温升水平,重现期为50年的极端日高温将上升0.98-1.84℃,变幅整体高于全国年平均气温的变幅;重现期为50年的极端日降水强度将增加4.3-10.3%,与Clausius–Clapeyron关系指示的大气持水能力随全球增温的变率基本一致(7%/℃)。西北和东北省份的高温强度变化高于其他省份;南方省份降水强度变化相对较小,而随着降水极端程度的增加,南北区域差异明显缩小。(2)未来全球变暖也会导致全国各省市的极端日高温和降水事件更加频繁,且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当全球变暖达到2.0℃时,50年一遇的极端日高温事件将会变为4-13年一遇;当前平均50年一遇的极端日降水事件将变为26-39年一遇。北方地区极端日高温频率变化相对较小,极端日降水频率变化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此外,极端高温和降水的频率变化都表现出随事件极端程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的特征。(3)当考虑极端高温和降水强度和频率变化对人口暴露的影响时,东部省份由于人口数量大,且这种空间格局未来不会改变,导致不管是极端温度和降水强度变化还是频率变化都会为这些省份带来远高于其他省份的人口暴露风险。这意味着即使未来我国极端温度和降水变化存在区域差异,例如西北干旱区是极端高温增多增强的热点区域,东部省份仍然应当是气候变化应对行动的重点区域。(4)未来不管采取何种社会经济发展路径都不会定性地改变上述结论,尽管选择不同发展路径会显著影响未来到达某一全球温升水平的时间,例如,根据法国CNRM-CM6-1模式估计,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下全球温升达到2.0℃的时间最大相差20年。
其他文献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能力。此次翻译实践,笔者为非英语专业学生们翻译一部英文教材,作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辅助材料。源文本节选自Becoming Interculturally Competent through Education and Training,内含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
学位
2020年《著作权法》第17条以视听作品代替电影及类电作品,对其内部进行二元区分,并规定了不同的权属规则,这是《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正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但是,新的规则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明确。第一,由于新法回避了对于视听作品定义的描述,其内涵和外延尚不明确。第二,区分电影、电视剧作品与其他视听作品是否合理,区分的标准尚不明确。第三,不同的权属规则,也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本文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了
学位
石漠化问题——中国西南区域影响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石漠化信息获取越准确,石漠化治理的效果就越好,进而为深入开展石漠化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石漠化己成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像空间和时间连续的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地表要素多年变化特征,在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基于遥感数据建立高效精准的石漠化信息提取模型,定
学位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加强国际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的平台,正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随着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的演讲中习惯引经据典,而对于这些经典语句的口译译文也广为流传。但是由于古汉语独特的结构和特点,导致口译过程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之相关的分析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口译工作能够直接影响到政府政策,立场和
学位
中国软实力在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海外赴华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2019年6月,法库陶瓷博览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东南亚的多家公司出席了此次博览会,并在沈阳进行了旅游参观。笔者作为其中一家泰国公司的译员,陪同其进行了沈阳故宫的参观。不同于常规口译工作,导游口译更多注重于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鉴于大部分泰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理解不深,译者在此次口译过程中应用生态翻译三维转换策略,出色完成了此次任务
学位
神话是远古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对世界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意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本次翻译实践的原文文本《中国神话故事》一书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朴素、真诚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笔者选取部分章节进行翻译,希望通过探索和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真实准确的传达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再现一个令译文读者心驰神往的神话世界,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走出去”。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土壤有机碳储量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之一,其微小的变化都会对全球碳收支平衡产生重要影响。相比于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作为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组分,能快速响应不同的森林管理措施,但到目前为止,植物多样性对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仍知之甚少。基于此,本论文依托于2009年建立的中国亚热带森林
学位
生肖是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生肖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留下的符号印记也越来越多,如婚姻、丧礼、人生运势等。在一定程度上,生肖也代表了一些民俗性格特征。十二生肖中除了“龙”以外选取了中国农业社会中最常见的十二种动物,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每一种生肖动物都有丰富的传说,而且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并且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泰国也是具有生肖这种文化符号的国家之一
学位
汞(Hg)是一种有毒、人体非必需元素。汞的毒性具有累积性和持久性,大气汞能随着大气环流长距离、跨国界传输,已被定义为全球性污染物。汞矿区作为最典型的汞污染场地,长期大规模汞矿开采,使矿区及其周边农田受到严重的汞污染。近年来,汞矿区水稻富集甲基汞的现象被报道后,食用稻米已成为矿区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硫(S)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硫肥的农业施加对重金属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外源硫输入可以影响水稻
学位
优质的旅游文本翻译可以吸引国际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传播当地文化。烟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其对旅游文本翻译有很大的需求,此次翻译实践重要而有意义。以黄忠廉教授的变译理论为指导,以《来烟台,做“神仙”》的部分内容为翻译实践材料,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旅游文本的特点并按照变译理论所提出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实践。正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此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