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批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2005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和序批式反应器(SBR)基础上,提出用序批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SDMBR)处理生活污水,并通过工艺特性试验、长期运行试验和SDMBR与SBR对比试验来考察其可行性以及阻力特性。 首先,采用人工配水模拟生活污水,试验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HRT)、气水比、工作周期对SDMBR处理效果的影响;其次,考察了SDMBR长期运行的处理效果、通量特性;再次,研究了SDMBR中膜组件的阻力特征:最后,通过SDMBR与SBR的对比试验,论证了SDMBR的优越性。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配水,当水力停留时间在18~36h的范围内变动时,SDMBR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变化不大,而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从11.1%增至22.3%。气水比由30:1上升到50:1时,SDMBK对COD、氨氮去除率未有明显变化,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随着气水比的增加从47.8%提高到了70.5%,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则随着气水比的增加从16.3%增至22.7%。工作周期为6h,气水比为50:1,周期内各阶段时长分配比分别为3/3、4/2、2/4时,COD、氨氮去除效果区别不大,但是4/2的分配方式更加稳定,总氮的去除效果也更好。长期运行试验表明,SDMBR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88.2%、47.19%、18.4%,出水无色无味,几乎无SS:在气水比50:1、工作周期6h、好氧/厌氧=4/2、好氧末出水条件下,装置可以保持较高通量(大于或约等于45L/(m2·h))稳定运行达55d。膜阻力试验表明,一直处于浸没状态的膜组件,阻力主要来自膜组件自身,间歇曝露在空气中的部分,阻力主要来自凝胶层。阻力变化当MLSS在4700~9400mg/L范围内时,阻力随其变化不明显,但是随曝气量(错流速度)提高而显著降低。SDMBR与SBR装置对比试验表明,SDMBR反应过程类似于SBR,但是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前者可以在较高的处理量下取得略好的处理效果,处理能力提升约为20%。此外,在高负荷情况下,与SBR相比,SDMBR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分别提升了23.9%和53.6%。
其他文献
给水管网模型的准确建立在城市供水管网工况分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网模型的准确性及管网工况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网节点用水量计算的准确程度。传统的
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认识目前大多停留在宏观水平,有关微生物分子水平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内源过程的了解还显得十分匮乏。这就导致污泥减量等技术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加
橡胶混凝土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混凝土。虽然橡胶混凝土的强度会因橡胶粉的掺入而降低,但由于韧性、变形能力、抗冲击性能等比普通混凝土有显著提高,因此该复合材料被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车辆运行速度和重量不断提高,车辆与道路间的振动也越来越强烈,这是复杂的随机振动问题。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 1、采用了一种
传统隔振方法在竖向隔振、微振控制等方面一直面临着技术难题。问题的症结就是支撑上部结构需要较大的竖向刚度与隔离竖向震动不需要竖向刚度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磁悬浮技术
混凝土、岩石等非均匀脆性材料的力学模型大多是基于对其材料宏观层次的认识,主要特点是把具有多相、非均匀性质的材料理想化为均质、连续体进行建模,这种简化尽管在一定程度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MBBR)是一种结合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和膜法优点的新型复合处理工艺,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制革废水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
板结构在土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研究大多限于讨论均匀弹性地基上矩形板的弯曲和振动问题,而对于非均匀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板的静动力研究,已知成果相对较少,并且
在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恐怖主义也在蔓延,恐怖爆炸活动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安宁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无论是在防护结构还是在工业、民用建筑结构中,通常都需要考虑爆炸冲击荷载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桥梁世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所占比例还在日益增大。虽然,普遍认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要强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但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长期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