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乡镇干部是不容忽视的执政力量,担负着保持社会稳定,服务基层和其他各种职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执行者,守护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维护着基层的正常秩序,保卫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国以来,随着乡镇管理体系的不断变化和改革,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功能,经历了管理制度、职责转变等多方面的变化,给乡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工作中,乡镇干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想要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要求,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是,从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乡镇干部,违反心理健康标准、行为失范的情况屡见不鲜,对乡镇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维护确保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从社会影响、职业压力、自身因素等角度分析乡镇干部心理不适、行为失范的原因,从而消解乡镇干部的心理不适,提升乡镇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做好乡镇工作非常紧迫的一项任务,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本文以新常态下的山西省A县 B镇为个案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既注重多学科分析,又注重区分原因与表现形式间的交叉关系。在收集各类文献和调查等资料的基础上,对A县 B镇干部现实存在的心理失衡、委屈、焦虑等心理不适现象进行了细化分析和总结,从B镇干部表面存在的生活状态紊乱、撞钟现象、走读行为、身心疲惫等症状入手,通过认真分析、仔细研判,发掘 B镇干部这些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表现,总结出了B镇干部在失衡、委屈、焦虑等不良心理方面的困顿、郁闷、彷徨、浮躁等外在心理表现;针对这些新常态下 B镇干部“心理不适”的现象,从社会环境、职场压力和自身因素等方面就新常态下乡镇干部心理不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查找到了问责压力、社会氛围、舆论压力等具体的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环境、政府组织和干部自身等角度,提出了加大正面宣传、优化工作环境、实现自我提高等建议,从而为政府打造身心健康的乡镇干部队伍,加强执政能力提供可借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