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化学习的多列车协同编队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CBTC)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运输效率。为了缓解不断增长的客流压力,CBTC系统的发车间隔已经逼近了设计极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均匀发车间隔的CBTC系统难以实现车流和客流的匹配,客流密度大区域运力的不足以及客流密度小区域运力的浪费等现象明显。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提高乘客的满意度,在CBTC系统基础上,亟需构建新型的灵活运输组织模式,实现多列车的高速度、紧追踪,对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的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控制的多列车编队架构,为提升运输能力和运输需求的匹配度,创造性地实现了人工势场法和强化学习算法的融合,基于撞“软墙”机制构建了多列车运行追踪模式,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增强了运营组织模式的灵活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实际客流数据评估了多列车协同编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结合北京地铁八通线的潮汐客流数据,提出了多列车协同编队的解决方案,量化分析了多列车协同编队对列车满载率以及线路运行效率的优化能力,归纳了需求驱动的协同编队模式场景。(2)基于人工势场法的多列车协同编队方法。引入领导者-跟随者模式,设计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特征的人工势场函数,综合考虑信息传输时延、响应时延、电机效率等多维参数,实现协同编队的列车在运输计划下高效、准点运行。(3)基于强化学习的多列车协同编队方法。将人工势场法和强化学习进行融合,综合撞“硬墙”和撞“软墙”两种列车运行追踪模式,实现多列车编队的快速收敛和精准控制,提升了列车编队的追踪能力、停车精度、编队准点性、舒适度以及安全性。(4)多列车协同编队验证方法。构建了信息空间的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仿真器和物理空间的TB3机器人两种算法验证机制,结合实际运行参数、通信性能评估了多列车协同编队的可行性,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算法仿真以及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多列车协同编队方案提供灵活的运输组织模式,实现车流和客流的匹配,极好地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所面临的潮汐客流等问题。图53幅,表15个,参考文献93篇。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线上资源,但过量的信息导致用户很难在巨大的音乐库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如今,音乐推荐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线上音乐资源与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多,导致个性化音乐推荐依然面临着以下三个挑战:其一,用户-音乐交互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这对预测用户的偏好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浅层次线性模型无法为用户-音乐交互数据中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建模;其二,用户的行为受多方面
学位
学位
随着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技术的发展,B5G(Beyond 5G,B5G)和6G(6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6G)的探讨和研究逐渐深入。未来B5G和6G网络的挑战源自海量移动设备接入导致的高数据速率、高系统容量和高通信成本。MEC(Mobile Edge Comp
学位
近年来,高速铁路和智能铁路的飞速发展对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数据传输要求。未来的智能铁路通信系统首先需要为车地间协同工作的列控系统提供高可靠、低时延的任务关键型数据传输保障,还需要满足多媒体类数据等高速数据传输的需要。具有超可靠、低时延特征的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尚未给出任务关键型数据传输的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及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锂电池产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无论是新生产出厂的电池,还是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待评估的电池,或是退役后要回收重组的电池,都存在着不一致性问题。因此,通常需要测试设备对单体电池或模组进行系统性测试,通过测试数据评估电池的基本性能、一致性以及安全性之后,才能判断能否安全地投入使用或追溯发生故障的原因以及合理地梯次化利用。故本文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了可快速准确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是也引起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振动问题。为此,轨道交通建设部门投入大量资金采取减振措施,业内许多人士也开始进行新型材料及减振轨道的研究工作。无论是既有减振措施,还是处于研发阶段的新型减振措施,对其减振效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可为减振设计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数值模拟方法,那么采用恰当的本构模型对减振产品进行准确的模拟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减振
光纤激光器的增益介质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以单模光纤为增益介质的脉冲光纤激光器已经得到深入的研究。这种光纤激光器输出的单脉冲能量与峰值功率主要受制于单模光纤较细的芯径,使得其在许多应用中都需要额外的放大器。而为了得到更高的单脉冲能量与峰值功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扩大纤芯面积,使用大模场光纤。本文实验中采用掺镱多模光纤为增益光纤,分别从理论和实验两个维度对掺镱多模光纤激光器进行相关研究,主要的研
节点分类作为图分析与挖掘中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已被广泛用于分析社交网络、引文网络等。然而,实际应用中往往面临“标记数据少,未标记数据多”的问题,通过人工标记数据耗时耗力,显然已不适用于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为此,如何充分挖掘与融合关键的图结构信息,更有效地实现图节点的半监督分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表征方法取得了卓越成效。然而,现有的工作在每次更新节点向量表征时,大多基于直接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