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法可预见性规则研究——以法律因果关系为视角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huoc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体上分为绪论、可预见性规则的基本理论(第1章)、可预见性规则理论的展开和我国对该规则的借鉴(第2-5章)和结论四个部分。第二部分是全文的基础。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核心:其中,第2章论述了我国侵权因果关系认定借鉴可预见性规则的理由和制度框架;第3章论述了可预见性一般规则的建立;第4章论述了特殊情况下(即存在介入因素时)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第5章论述了可预见性规则对责任形态和责任范围的影响。  绪论部分从“下马碑”案谈起,引出了研究可预见性规则的意义;接着陈述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再者是通过文献综述,提炼出本文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最后是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系统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和经济分析等方法。  第1章研究可预见性规则的基本理论问题,分为五节:第1节界定了可预见性的概念,列出了判断可预见性时的诸考量因素。第2节指出了可预见性的两大基本功能——作为认定过错(过失)与近因的标准,并将这两大功能进行了比较。第3节分析了侵权法可预见性规则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基础、法社会学基础、法哲学基础和法经济学基础。第4节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侵权法可预见性规则的沿革,指出从合同法到侵权法中的可预见说、从侵权过失认定到近因认定中的可预见说、从早期可预见说到直接结果说再到修正可预见说的历史演变过程,并指出修正可预见说是对早期可预见说与直接结果说的折衷。第5节比较了侵权法与合同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指出合同法可预见性规则对侵权法的合理借鉴意义,以及责任竞合时的较优处理方法。  第2章研究可预见性规则对我国侵权因果关系认定的借鉴意义,分为两节:第1节分析了我国侵权因果关系认定借鉴可预见性规则的理由:先提出大陆法传统国家对英美法的借鉴问题,再论证大陆法系因果关系理论借鉴可预见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最后分析可预见性规则的优点,即一致性、简单性和公正性。第2节大致建立了我国法借鉴可预见性规则的制度框架:先论证制度模式的选择,再处理可预见性规则与因果关系认定其他规则的关系,最后从归责原则角度,指出该规则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在严格责任中不应排除其适用。  第3章试图建立因果关系认定中可预见性的一般规则,分为三节:第1节界定了可预见性规则的基本概念,分析了预见性的“事先判断”与“事后判断”标准之争,建议以“事先判断”为原则,“事后判断”为补充。第2节大致建立了我国法因果关系认定中可预见性的一般规则,从预见的主体、时间、对象和标准四个方面展开。第3节论述了可预见性规则与政策考量的关系,指出我国法院裁判中适度参酌法律政策,有其必然性与正当性。我国侵权法过失认定中应尽量避免政策考量,法律因果关系认定中可适当运用政策考量。政策考量的主要因素有行政因素、价值层级因素、环境因素和保险因素。  第4章探讨可预见性规则与因果关系中断问题,分为四节:第1节分析了中断因果关系的标准:应以介入因素(或力量、原因)及后果的不可预见性,作为中断因果关系的主要标准;介入事件的可预见性与合理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根本上是一致的。第2节从介入因素与最终后果可预见性的双重视角,分析了不可预见性中断因果关系的一般原则,并对介入因素与最终后果可预见性不一致的情形作了处理。第3节是类型化分析,即介入因素下可预见性规则的具体适用,选取了三大类介入因素,即第三人行为(主要是第三人的犯罪行为或故意侵权行为、救助行为和医疗行为)、受害人行为(主要是避险行为和自杀行为)与自然事件。第4节分析了预见者与介入者的责任分担问题,主要从两大类型分析了二者的责任分担方式,即预见者未造成初始损害,介入者造成最终损害的,以及预见者造成初始损害,介入者的加入造成最终损害的。  第5章研究可预见性规则对责任承担的影响,分为两节:第1节论述了可预见性与侵权责任形态的关系,依此分析了直接责任与替代责任下、单方责任与双方责任下及单独责任与多数人责任下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第2节论述了可预见性与责任范围的具体确定:先介绍美国法上分析责任范围的四步骤法;再介绍这一方法对我国的批判借鉴意义,建议立法有选择地建立可预见性的例外规则,待时机成熟时建立“信赖原则”以实现责任转换,可以借鉴英美法的预见性分析,认定可预见的原告、可预见的损害事件的一般类型和对原告的实际损害。  结论部分分为三点:第一,是对可预见性规则的功能的总结:指出同时用来判断过失与近因的预见性标准,在对过失与近因的判断上是可以分离的,将其一并适用于过失责任侵权与严格责任侵权,存在实践上的支持和理论上的依据。同时认为,若将可预见性标准作为判断法律因果关系的标准,则将行为人的预见力比较作为原因力比较的一部分,是符合法律逻辑的。第二,是关于我国法因果关系判断中的预见性标准的建立:指出大陆法的相当因果关系说在解释上与英美法的可预见说存在着相容性。借鉴可预见性规则可以克服相当因果关系说的缺点,建议建立一套以可预见性规则为主导,其他规则为补充的法律原因判断标准体系,以合理划定责任范围。第三,是关于侵权构成要件判断流程:对非严格责任与严格责任下,因果关系判断一般所应遵循的流程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后期整体质量,本文从机械加工的概念着手,深层次挖掘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分析机械加工各环节问题所在,探究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有效方法,为
相对集中行使行政权是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这项改革的初衷就是要改变中国行政权力分散而导致的权力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弊端。相对集中行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去年的“奇趣野生动物摄影大奖赛”共收到来自全球52个国家1502位摄影师的搞笑动物摄影作品,45幅入围作品近日曝光。“红粉”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用生命在搞笑的可爱的动物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借鉴注塑成型相关理论,对某盛装饮料的塑料框架进行注塑模具设计,利用Moldflow模拟了16格塑料框架产品的注塑成型过程,并对其充填分析与优化、冷却分析
真正的语文在课外,如何有效地延伸课堂教学?推行任务型课外作业不失为一法。从课外任务型作业的含义入手,阐述了课外任务型作业的主要类型,设计课外任务型作业时所要注意的问题,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认识和要求不断地提高,家长对于幼儿园的规模和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甚是关心,同时也想法设法让孩子能够接受学前的三年教育。而幼儿阶段
针对目前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进行结构工艺性设计的影响因素以及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特种加工对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设计的应用效果,其目的是为
口腔修复体的CAD/CAM技术要求有高速数控加工设备实现。该文研究了口腔修复体的表面特征,提出了应用三次均匀B样条插补算法实现高速数控加工要求。引入B样条曲线的“重叠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