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浸泡法和超声法相结合制备刺天茄果实提取液(以下简称SV),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研究了 SV在lmol/L HC1溶液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复配性能以及杂质离子的影响。通过热力学、动力学计算分析SV的吸附模型、缓蚀剂类型,并利用FT-IR、SEM和EDS对SV的缓蚀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正交实验结果表明,SV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温度70℃、浸泡时间16h、超声时间为60min,并通过稳定性实验证明此提取工艺的稳定性;红外光谱实验表明,刺天茄果实提取液中含有以N、O、S为中心的极性基团,这些基团容易静电吸引吸附在金属表面,因此初步判断SV可作为缓蚀剂保护金属不被腐蚀。失重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SV浓度1000mg/L时,腐蚀速率最小,为0.6 g.n-2·h-1;当温度为50℃、SV浓度1000mg/L时,缓蚀效率高达93.31%;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温度为30℃、SV浓度1000mg/L时,采用极化曲线测试,SV对阴极和阳极都起抑制作用,通过阳极作用系数与阴极作用系数之比fa/fc>1,故SV是—种以阳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采用交流阻抗测试,A3钢在1mol/LH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最高为88.20%,失重实验数据与电化学实验存在一定误差,这是由于腐蚀时间、A3钢表面粗糙度等因素造成的。动力学、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SV在A3钢表面的吸附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即为几何覆盖效应的单分子层吸附;SV分子在A3钢表面的吸附是自发过程;SV的缓蚀有效分子在金属表面上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收,但主要的吸附方式仍是物理吸附。杂质离子(Cu2+、Fe3+)对SV缓蚀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30℃、500mg/L SV、1mol/L HC1溶液中,Cu2+对SV的缓蚀性能既有抑制也有促进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腐蚀,高浓度促进腐蚀的现象,且在Cu2+浓度为100mg/L时,缓蚀效率为86.58%;Cu2+浓度为500mg/L时,缓蚀效率为61.44%;Fe3+会降低SV的缓蚀性能,且在Fe3+浓度为500mg/L时,缓蚀效率为64.06%。复配实验结果表明,SVI为混合型缓蚀剂,在相同浓度下的缓蚀效率均高于单一组分,当I-浓度为400mg/L、SV浓度为500mg/L时,缓蚀效率高达81.76%;SV与I-复配的缓蚀协同效应因子(S1)值表明,在30℃、lmol/LHCl溶液中SV和I-在A3钢表面的吸附表现为低浓度时的相互促进吸附,高浓度时则转变为相互独立吸附的趋势。无论是那种相互作用,都使A3钢表面的覆盖度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缓蚀效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