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歧义引发的心理负荷对时距估计的影响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时距估计无处不在,人们估计时距时并不是只注意时间的,通常在进行其他任务的同时对时距进行估计,在进行其他任务时,心理负荷是一个必须考察的因素。本文通过句法歧义(同一句话不同义)及句法歧义的变式(两句话不同义)来考察句法歧义条件下引发的心理负荷与时距估计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句法歧义来引发个体的心理负荷,并改善测量心理负荷的方法,采用汉语句法歧义的材料,设计了两个实验来分别探讨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被试的心理负荷对时距估计的影响。实验一考察句法歧义句条件下,心理负荷与时距估计的关系。实验二改良实验一,引用句子再认范式以引发更高的心理负荷,考察句法歧义变式条件下,心理负荷与时距估计的关系。结果发现:当有句法歧义存在时,由于句法歧义分段效应,将使得回忆的事件数量增多,从而导致回溯式时间估计比预期式估计更长。而在预期式时间估计中,由于注意效应,被试的注意资源分配到两个任务中,使得被试忽视了时间的流逝,从而导致对时距的低估。而当没有句法歧义存在时,根据注意理论,在预期式时间估计时会对时间保有持续的注意,使得其时间估计比回溯式时间估计更长。同时,歧义句阅读将占用更多的认知资源,产生较高的心理负荷,这种心理负荷与句法歧义和估计范式都有关系。心理负荷与估计时距显著正相关。
其他文献
美国高中课程与大学整合及贯通的实现机制有几种有代表性的操作方式,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特征,即核心内容都是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设置大学阶段的学位课程,以此为结合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