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褒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98655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研究王褒的家族、时代、仕宦、交游等方面,试图全面了解王褒的性格特征、行事风格,探讨王褒文学作品的独特风格与价值,评价王褒在南北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王褒的家族、梁朝文化文学思潮及王褒仕宦经历,分析家族和时代对王褒性格特征和文学风格的影响;第二章概述西魏北周政治文化背景,王褒入北朝之后的经历和心境,在北朝的交游和与入北南朝士人的交往;第三章结合王褒生平分析其现存作品,比较王褒、庾信在北朝的不同遭际和心态,分析其作品风格差异,并以王褒为个案,研究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途径和方式。
其他文献
贾平凹作为中国文坛上一位令人瞩目的文学家,其散文和小说创作可谓并驾齐驱。然而,评论界对其散文的研究相较于对其小说的研究则显得过于不足,研究的视角也有待于开拓。本人试图从“现代性”和传统表现形式相结合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贾平凹散文中是如何呈现出“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来抒写中国现代人的感觉和生存,状绘从传统向现代转化中民族灵魂的痛楚和蜕变”这一艺术特征的。  贾平凹追求“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
学位
于伶是中国左翼戏剧家的杰出代表。在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于伶以戏剧为武器,积极投身于中国社会革命的洪流中。于伶一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左翼戏剧运动的,然而学术界对于伶戏剧创作与左翼文学思潮的相关话题和史实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力图在全面考察左翼文学思潮对于伶戏剧创作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于伶戏剧创作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之处,论述其戏剧创作的特殊风貌及历史贡献。  论文共四章。第一章,梳理深受左
葛水平是赵树理故乡走出来的当代著名女作家。她最开始从事剧本编写工作,出版过诗集和散文集,直到2004年才开始发表小说。虽然葛水平步入小说创作的时间较晚,但她的小说影响力最大。这意味着当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与小说家身份重叠时,葛水平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与对美的敏锐感受力、想象力相融合,遂形成了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借助于这样的认知,认识到葛水平把她的诗人气质和作家的才能都熔铸在作品创作之中,她的散
学位
家园是人们内心中永恒的依恋和风景,从古至今家园一直是文人墨客倾心表达的主题之一,作家们以风格各异的艺术形式呈现出心中的家园形象,传达着各自的家园意识。孙犁作为现当代文坛上一位重量级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中就流淌着对家园意识难以割舍的依恋。本文通过对孙犁其人其文的分析,来探讨他是如何表现其家园意识的,又是怎样把自己对家园的满腔深情倾注在作品中以及他的家园意识的形成原因,并探究其家园意识的价值取向,以期
学位
本文借用空间叙事学的相关理论研究陈忠实小说中的空间书写,并分析空间在小说叙事中的特征、形态和功能。  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陈忠实小说的空间意识。作者在小说中以模糊时间的方式增强了空间,空间得到了重视。另外作者用不同的方式塑造了多维空间、顺承空间和共时性空间,这样的多重空间在小说中将时间切分成段,增加了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第二章介绍陈忠实小说的物理空间。该部分梳理陈忠实笔下的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
学位
承袭隋代而来的唐代科举制度,在诸多方面都存有太多不公平现象,这导致每岁近千名应举士子在长安铩羽而归,无功而返。士子下第之后,大多都有亲友相送。相送时,多年来应举的苦辛、奔波的艰难、下第的失意以及无颜省亲的愧疚全由婉转蕴藉的“诗家语”结撰,形成篇篇伤心言,句句苦辛酸的下第别诗。正是这些离别时刻的真挚话语,分别一瞬的深浓情感,使我们在千年之后还能体会到唐代士子应举之苦、仕进之难。通过对唐代下第别诗进行
学位
“人日”又称“人胜节”、“灵辰”、“人辰”等,是我国重要的古典节日,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其节期在每年的正月初七。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多样,“戴胜”、食菜羹、煎饼、登高等都是“人日”重要的习俗。“人日”滥觞甚早,魏晋时已基本定型,并逐渐受重视,拥趸日众,唐宋时人们对“人日”的关注达到巅峰,并确立为官方节日,旬假一日,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均有丰富的节庆民俗。唐宋时产生了大量以“人日”为描写对象的节俗诗
学位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方言是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地域文化深深地影响方言。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推普的进行,方言和地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很多方言消失或濒于消失,地域文化也不能很好地传承与发展。本课题在实地调查巨鹿方言词汇的基础上,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分析巨鹿方言词汇蕴含的深厚的地域文化。一方面可以促进巨鹿方言词汇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巨鹿地域文化的传承与
学位
先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大戴礼记》一书汇编了这一时期各类礼学内容,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本文是第一次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大戴礼记》进行的专书词汇考察,力图通过对该书词汇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一方面描述个体特色词语的文化内涵,了解《大戴礼记》词语的基本文化概貌,一方面形成系统的词语文化内涵体系,展现《大戴礼记》词语文化内涵的系统性。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
学位
朱熹是南宋理学的代表,历来人们对南宋理学研究得较多,对其训诂相对研究较少,对其建立在训诂之上的义理研究,对其训诂考据与义理阐释的关系研究得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朱注在训释形式、方法,训释内容,义理阐释等方面的特点,运用传统训诂学理论和现代语言学理论深入分析了朱注对词义内涵的挖掘,对语法修辞的解说等方面的成就,并将何晏的《论语集解》与朱熹的《论语集注》进行比较,以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