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子层厚石墨烯/氮化硼材料纳米孔的生物单分子探测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孔作为一种对单分子聚合物的分析表征和测试手段近年来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作为第三代快速低成本测序技术用于DNA测序领域更激发了人们的研究热情。纳米孔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物孔和固态孔,最近生物孔器件首次实现了基于纳米孔的DNA分子测序能力,而固态纳米孔在实现测序的目标上仍存在两大障碍:(1)纳米孔的空间分辨率问题。传统SiN纳米孔的有效厚度(10 nm以上)远远大于DNA分子碱基之间的距离(0.32nm),无法分辨单个碱基所引起的信号变化;(2)纳米孔的时间分辨率问题。DNA分子穿过纳米孔时的速度太快,每个碱基的停留时间远小于仪器设备的分辨率。本文中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固态纳米孔目前发展的瓶颈之一:纳米孔的空间分辨率问题,通过对原子层厚介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纳米孔的制备、分析和对DNA分子的探测表征,得到原子层厚纳米孔器件的基本性质,并在实验上证实原子层厚纳米孔相对于传统SiN纳米孔较高的空间灵敏特性——实现单个碱基的空间分辨能力。另外结合DNA分子与原子层厚薄膜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根据原子层厚纳米孔对双链DNA分子的探测结果,我们提出了实验上可行的实现固态纳米孔测序的方法:利用DNA分子与原子层薄膜表面的相互作用减慢DNA分子的穿孔速度,同时结合原子层厚纳米孔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特性来分辨穿孔的碱基序列。  本文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批量制备了SiN芯片,并对制备的SiN纳米孔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可控形变的研究,给出了形变的物理解释。SiN芯片也为后续的SiN、石墨烯、氮化硼纳米孔器件制备提供了基础。  2.制备了传统SiN纳米孔器件,实现了对10 kb双链DNA分子的探测,得到单个纳米孔上万个DNA分子的测量结果,并研究了在不同电压下DNA分子的穿孔行为。利用SiN纳米孔优化了实验中的器件测量流程和结果分析方法,为后续的单原子层薄膜测量提供了基础。  3.利用实验室已有的积累,发明了一种快速、可控的原子层薄膜转移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纳米孔器件。该方法将PMMA聚合物和电子束曝光结合起来,可以高质量的定点转移任意大小的原子层厚薄膜样品,可用于结构复杂的原子层薄膜功能器件制备。  4.单原子层石墨烯纳米孔器件制备和表征。制备了干净无污染的单原子层石墨烯纳米孔器件,纳米孔的大小可控(由于电镜分辨率的原因,直径≥2 nm),并研究了高能电子束对石墨烯薄膜损伤的影响。与实验室中合作者一起利用荧光标记研究了石墨烯薄膜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表征了DNA分子的穿孔行为随石墨烯纳米孔孔径大小的变化,第一次从实验上证明了石墨烯纳米孔对于探测DNA分子时高的空间灵敏度。  5.双原子层氮化硼纳米孔器件制备和表征。实验中制备了干净无污染的BN纳米孔器件,第一次实现了对10 kb双链DNA分子的探测,研究了DNA分子在不同电压下的穿孔行为,并与SiN纳米孔进行了比较。BN的探测结果与石墨烯纳米孔一致,表明BN纳米孔也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同时实验中观察了DNA分子与BN薄膜的相互作用对DNA分子在穿孔过程中的减速作用,提出了利用原子层厚BN纳米孔器件实现DNA分子测序的方法。  6.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利用发明的原子层薄膜转移技术制备BN/graphene/BN三明治纳米孔结构,实现纳米孔功能的多样化。  本文从最传统的纳米孔器件SiN研究起步,完整分析和表征了传统纳米孔SiN和原子层厚纳米孔器件graphene和BN的基本性质,对未来固态纳米孔实现终极测序的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150质量区的轻稀土核处于球形核与变形核间的过渡区域,表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结构特性。由于集体的振动、转动与单粒子运动自由度间的相互竞争,使这一过渡区原子核的能级纲图非常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当病人需要心电监护时,所采集的数据量往往很大,在存储时会占用很大的空间,不仅对存储系统要求比较高而且数据在线传输过程中会浪费很多
通过一种改进后的牺牲模板法制备出了颗粒尺寸可调节的实心及空心二氧化锡纳米球。在光致发光特性的测试中,这些纳米颗粒被观察到在390纳米处有强的发光峰,其发光强度与纳米球
PON(Passive Oprieal Network,PON)的量子加密也是量子保密通信实用化的一项关键技术。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将QKD系统接入PON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包括关键器件、系统补偿、密
天然氨基酸在生物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生物中的天然氨基酸往往以某些特定的稳定结构存在于自然条件下,因此探究天然氨基酸多肽分子的构象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本文应用浮动电荷极化力场ABEEMσπ/MM,以天然氨基酸中半胱氨酸二肽、三肽模型分子为例对其稳定构象进行探究。首先运用B3LYP/6-311++G(d,p)高水平从头算对势能面扫描,得到二维、三维扫描图像,从而得到所有能量极小值点的结构。通过进
随着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的发展,全固态激光成为当今固体激光技术发展的主流。全固态激光在朝着高功率大能量强激光发展的同时,也在朝着中小功率高度集成的微型激光发展。Yb和Nd晶
表面微区限制既可以控制低维材料的生长位置,也可以通过自融合生长等途径干涉并影响低维结构形貌及结晶状态。在本文中,我们利用多种微区限制方法对ZnO结构在不同尺寸及结晶状态下的融合生长进行研究,完善微区限制下融合生长的系统知识,并对相应结构的发光特性、电学特性进行研究,拟为位置可控的低维结构器件化打下基础。首先我们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衬底上预先修饰一层ZnO籽晶层,探讨了不同溅射条件,包括改变衬底温度
本文主要对Bi2-xGdxSe3拓扑绝缘体单晶样品的结构以及磁性的探究。  利用改善的布里奇曼方法制备Bi2-xGdxSe3单晶样品,发现最高温度控制在850℃制备Bi2Se3样品效果最佳,而制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是纳米尺度将物质的光学和电学性质相互结合的新兴研究方向。近期已有大量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原理的新型光电纳米器件和纳米结构被
近年来,随着光刻等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实现在纳米尺度,乃至单粒子水平的量子态操纵,如单原子,单光子。单量子层面的操纵对实现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信息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