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人AT-Ⅲ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异种移植凝血紊乱的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1983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脏移植手术是肝脏疾病患者病变发展至终末期,无法用传统手术切除病灶,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发展时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发生在同种异基因的肝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受体的存活时间已经得到显著的改善。但是当今肝移植治疗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供体短缺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是“肝病大国”,携带乙型肝炎的患者多达9300万之多,每年因终末期肝脏疾病死亡的患者有30万之多,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肝移植进行治疗,延长寿命,但是多数患者都面临“无肝可用”的问题,全国每年实施的肝移植手术不足4000例。虽然近些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无偿器官捐赠,但由于全面禁止死囚器官来源的规定出台后,供体短缺问题依然是阻碍肝移植最大的瓶颈。异种肝移植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等待供肝,甚至有可能完全取代人类肝脏,为广大肝病患者带来希望,为解决困扰世界的供肝短缺问题提供了彻底解决的方法。但异种移植目前还存在免疫排斥和凝血功能障碍等难题,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不小的距离。随着α-1,3-半乳糖转移酶(α-1,3-galactosyltransferase,α-1,3GT)基因敲除猪(GTKO)的问世,异种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已得到基本控制,但随后发生的急性体液排斥反应(Acute humoral xenograft rejection,AHXR)仍是造成异种移植物失活和受体死亡的主要原因。AHXR是一个多因素多途径的免疫反应过程,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血栓性微血管病或消耗性凝血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目前研究表明供受体的凝血-抗凝血系统不相容所引发的受体凝血功能紊乱是造成异种移植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抗凝血酶-3(Antithrombin-III,AT-III)在猪与灵长类动物之间由于存在种属差异,不能在人体内发挥有效抗凝作用,致使移植器官血管内广泛产生血栓,最终导致移植失败。AT-III是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其由肝脏及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在肝素的协同作用下与FXa和凝血酶结合发挥抗凝血作用。本研究拟以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s)为载体,利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使猪MSCs表达人AT-III,并利用体外异种移植凝血模型对其抗凝效果进行检测,希望为解决异种肝移植术后受体凝血功能紊乱提供新方案和新思路。目的本实验利用慢病毒感染技术,将人抗凝血酶III(AT-III)的基因转入GTKO猪源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使其表达并分泌人源性抗凝血酶III,从而减少异种移植中因供受体间凝血调节因子不相容引起的凝血紊乱。方法1.提取GTKO小型猪的髂骨骨髓,应用反复贴壁法,将提取细胞反复贴壁传代,到3-6代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并对GTKO猪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通过油红O、茜素红和Gomori法染色,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功能进行检测。2.构建SV40T慢病毒载体,并对得到的GTKO猪源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感染,达到间充质干细胞永生化的目的,然后应用RT-PCR技术对感染后的间充干细胞SV40T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3.构建人AT-III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感染永生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空质粒感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转染后间充质干细胞人AT-III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4.将人血清、猪内皮细胞和GTKO小型猪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共培养,构建异种移植凝血障碍体外模型,转染空质粒MSC作为空转染组、转染h AT-ⅢMSC为转染组,加入重组h AT-Ⅲ蛋白为重组h AT-Ⅲ组和经鼠抗h AT-Ⅲ阻断性抗体处理的转染h AT-ⅢMSC为抗h AT-Ⅲ组,应用ELISA技术检测共培养体系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含量,应用复钙实验检测各实验组的凝集时间。结果1.反复离心、贴壁,不断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在第3代得到GTKO猪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其表面标记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提示造血细胞的表面标记物CD34、CD45低表达,高表达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90、CD105。进行成脂、成骨定向分化诱导,并对诱导的细胞分别进行特异性染色,油红O染色看到细胞胞质内红染的脂滴,Gomori法染色可以看到胞质内钙结节的黑色颗粒,茜素红染色可以看到红染的钙结节。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良好,具有干细胞特性。2.构建SV40T的慢病毒载体,测得病毒滴度为5×108TU/ml,对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感染,感染后应用RT-PCR测定SV40T的m RNA表达,实验结果提示成功导入SV40T抗原基因。3.通过慢病毒感染人AT-III基因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Western bolt对转入的人AT-III进行检测,结果提示成功导入目的基因。4.AT-III AT-III组凝集时间延长,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较对照组长;应用凝血结合实验ELISA法检测体系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含量,结果提示转染组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含量较对照组高,转染组中分泌的人AT-III可以有效结合凝血酶,抑制其发挥促凝血的作用。结论成功提取GTKO小型猪源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使其永生化建立细胞系,成功转入人AT-III基因,并且表达良好,经过转入人AT-III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异种移植凝血障碍体外模型中可以有效地抑制凝血紊乱的发生。
其他文献
英国被称为“成人教育之乡”。她在成人教育方面所走过的道路,采取的措施,对今天我国的成人教育或终身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艰难的环境下,英国成人教
<正>在平时的网络运维过程中,善于使用远程登录,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不过,经常使用的远程桌面连接、Telnet连接、VPN连接等远程登录方式,都有先天性的不足,如果对其不加以
死亡历来是各个民族讳莫若深的委婉话题。本文从认知隐喻与"死亡"委婉语,委婉语与文化入手;试图从认知隐喻视角来解读英汉"死亡"委婉语这一人类共有现象,并探究这些委婉语背
<正>不管是使用QQ聊天还是通过浏览器上网,呈现在我们普通用户面前的都是些极为正常的信息发送和接收过程,而隐藏在这个应用过程之下的则是往来于各个网站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
为了探讨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不同点,总结其治疗和预防的规律,我们对49例糖尿病性脑梗塞与137例非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等问题进
目的了解三亚市间日疟患者对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状况,为预防患者在服伯氨喹治疗过程中因G6PD缺乏而引起溶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25例间日疟患者血液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第四代陶瓷对陶瓷髋臼假体安放角度包括前倾角和外展角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髋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提供适当的理论参考。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等手术患者比例升高,围术期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也在上升。人体心肌细胞在出生后很快离开细胞分裂周期,几乎不再分裂。在遭受
急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Hoekelman 在1977年调查:小儿在出生后第一年中,中耳炎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传染病。在抗生素问世前中耳炎并发急性融合性乳突炎,占25~50%,在
<正>为了提高网络管理效率,很多用户往往会通过远程登录方式,来管理分布在局域网环境中的多台重要主机系统;而远程登录方式可以有三种途径实现,它们分别是Telnet连接、远程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