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边缘断隆所围限的构造翘倾斜坡区是晚中生代以来多期次差异隆升与油气等多种矿产共存富集的交叠区带,但盆地北缘与东缘的断裂组合样式、交接转换模式及其与相邻斜坡区构造翘倾和油气成藏的关系等还存在认识上的较多争议。本文采用野外露头断裂构造剖面勘察与相邻沉降斜坡区地震剖面断裂构造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平衡剖面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热年代学分析,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与东缘的断裂构造特征、交接转换形式及其与相邻活动带的关系,探讨分析了盆地东北缘晚中生代以来断裂构造-差异隆升作用对二叠系油气成藏-调整改造的影响。主要取得如下成果认识:(1)盆地东缘野外剖面出露的脆韧性离石断裂与其西侧近邻地震剖面显示的吴堡-府谷脆性冲断构造在剖面结构上联合构成了近似不对称花状构造组合样式的盆地东缘走滑断裂构造带;盆地东缘挤压走滑主要发生在燕山中期,随后(尤其喜山晚期)的吕梁山显著隆升过程进一步加剧了东缘斜坡的差异翘倾,表明盆地东缘走滑断裂构造带是晚中生代以来分隔鄂尔多斯盆地与吕梁(山西)隆起的重要构造边界。(2)盆地北缘的石哈拉沟逆冲断裂属于其北部相邻大青山燕山中期逆冲断裂构造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造成近邻高头窑区段前白垩纪沉积地层的宽缓褶曲变形和南侧相邻区段泊尔江海子断裂带的挤压冲断;新生代呼和断陷造成了石哈拉沟逆冲断裂的构造反转-伸展滑脱和伊盟隆起的翘倾隆升。因此,石哈拉沟断裂总体构成了盆地北缘燕山中期挤压冲断和喜山期伸展断陷的重要构造边界。(3)盆地东北缘断裂构造交汇区段走向近NW的榆树湾走滑断裂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东西向与南北向断裂的交接转换,铸成了盆地东北部由弧形边缘断隆围限的宽缓复向斜结构面貌;盆地东北部二叠系的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与燕山中期的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事件紧密相关,原生油气藏的后期调整和次生油气成藏作用分别受控于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缓慢抬升和古近纪晚期开始的快速抬升事件。